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9 04:57:21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体制之缺陷,基金运营与监管存在法律漏洞,监管主体模糊,社保基金的投资专业性不强。为此,应当从构建法律框架,完善法律监督;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社保基金管理架构;管理透明,严格信息披露;提升社保基金监管人员的素质这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对策

1、绪论

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是政策性较强的专项资金。社保基金涉及弱势群体的利益,其管理使用情况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社保资金管理好了将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管理不好则会成为社会震荡的导火索。近年来,社保基金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从管理和使用上来看,社保基金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影响社保基金的安全,并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社保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社保基金缺口严重。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养老金收缴十分困难,欠缴数额呈连年上升趋势,养老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预测到2030年,我国社保基金缺口将达到2-3万亿元。除此之外,失业基金、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等等都是我国社保基金的重大支出项目,收不抵支的资金缺口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保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2.2 管理体制缺陷。基金的运作和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管理更需要完善的体制与法律体系。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基金的收取和上交、基金的投资和保值以及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方面都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市场体系。缺乏这些相应的管理体制必然导致社会上对社保基金的法制与政策观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使用社保基金的过程中随意投资,或者滥用社保基金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可能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与违法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体制存在着缺陷,导致部分人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因而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体制与法律体系的缺陷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另一大问题。

2.3 基金运营不够专业。在社保基金体系中,现代金融投资的理念和技能是十分缺乏的,这直接导致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不能做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面很窄,大都用来购买国债和进行银行存款,虽然目前允许社保基金投资证券,但是比例很低。在银行利率和国债收益率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能力越来越差。

2.4 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狭小,投资收益率低。在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环节中,我国社保基金以保障其安全性为主。筹集的社保基金主要是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并按照银行现行利率和国债利息额外获得利息收入;也有一部分投入到股市和债券。与国外的基金投资手段相比,比较单一。近几年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社保基金收益也大幅度下降。国债的利率受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影响也大幅度下降,社保基金的效益受到了影响,难以保值增值。

2.5 参保单位对社会保障认识存在偏差,缴费意识薄弱。目前,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主要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部分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而作为主要经济形势的民营企业由于对参加社会保险认识不到位,认为参保缴费增加企业的负担,出于利益考虑,不愿意参保。部分国有企业效益不好,缴费有困难,存在拖欠社保费的情况;而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认为不存在失业,参加失业保险是做贡献,往往又不愿意参保。事业单位也未按规定进行参保,事业单位大多是财政拨款,财政尚未将事业单位养老和失业保险费列入预算,同时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支出由财政负担,且不存在失业,所以缴费积极性不高。以上情况致使社会保险征缴步履维艰。

3、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目前的监管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效率,提高我国社保基金的收益能力以发挥我国社保基金的作用和功能,提出以下对策:

3.1 构建法律框架,完善法律监督。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基金规范运行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基金要管好用好,实现其保值增值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责任。更重要的是社会保障基金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我国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来保证。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保基金制度的发展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就是法律制度以及框架的不健全。因而,我国应尽快制定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行之有效并且能够适应我国发展的法律规定。通过法律条文的规定,强调地方社会保障基金的保护监督,设立监管主体,规范社保基金的征缴与管理,并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做出规定,使我国社保基金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社保基金在营运和管理方面的制度框架,规范各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加强市场参与者的自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2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社保基金管理架构。目前在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体制方面,地方社会保障部门集运营和监管于一身,这会造成有机可乘而无人监管的现象。因而我国应建立起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以及监管管理机构,将运营与监管部门分开,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相互制约,互不从属。其中投资部门要加强社保基金的投资,严格遵守国家投资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投资。监管部门需要有很好的独立性,按照法律相关规定进行独立的监管,这样的措施能够确保社保基金按照规定去运转。并且建立制衡的运作机制,基金的运作与监管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内外组合,保障我国社保基金的安全有效。

3.3 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向多元化发展,投资于更广阔的领域。社保基金投资,既要考虑其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一般投资原则,又要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保证社保基金自身的保值增值,又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量利用当期征收的保费,支付当期社会保险待遇,以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收益。在保证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情况下,尽量及时转存定期存款,减少活期存款的余额,能转存期限长的就存期限长的。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存储机制,既保证社保待遇支付,又使基金能够得到长期高效益收益。社保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基金的流动性,同时能够增加社保基金的中长期收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必将不断增加,因此利用股票等多元化的投资手段提高社保基金的盈利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但不可在股市投入过于集中。当然多元化投资一定要有科学的投资组合,保证总有一定的投资方向会有收益。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为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积累足够的支付资金。

3.4 依法收缴企业少缴、欠缴、漏缴的社保基金,维护职工权益。企业少缴、欠缴、漏缴社保基金,将影响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来源。我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均对企业和职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保基金作了明确规定,并对不按时足额缴费的违规行为明确了处罚措施。因此,各级监督机构应依法加强对社保基金缴纳的监督工作,纠正企业虚报、漏报职工缴费基数的行为,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4、总结

社会保障基金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更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基金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保基金是否存在着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因此,我国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谋福利。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之缺陷、监管主体的不明确等等,然后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上一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措施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道路运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