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晨读文化形成性特点研究

时间:2022-10-29 03:17:39

大学生晨读文化形成性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晨读文化形成性特点。方法:采用走访、问卷、网络等调查形式,面向部分高校大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晨读文化形成性特点是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具体性与现实性突出;校园文化与多样文化之间的矛盾。明确晨读目标、激发晨读兴趣、养成良好晨读习惯、利用高校底蕴与资源是构建晨读文化形成性特点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晨读;晨读文化形成性特点;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76-02

一、大学生晨读文化形成性特点

1.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要面对一个价值多元、复杂的时代,特别是高速发展的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使得晨读文化形成了新的特点。学生对晨读文化出现积极性和惰性的两端,一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受到多元文化和信息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选择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晨读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晨读的参与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这种自主性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理性的思考,对环境要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建立开放的、多元的、多变的环境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灵活多变的活动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只有在不断的努力下,才能逐步的形成稳定、和谐的晨读文化。另外,大学生还处在心理成熟的初期,平时接触较多的是理论知识,相对社会实践的体验很少,而晨读就是一个小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会怎样与人交流,相互之间实现合作共赢,是锻炼大学生的良好平台。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晨读文化的形成不但要从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依赖于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使晨读活动逐渐地步入正规,形成学校所特有的晨读文化。

2.具体性与现实性突出。高校晨读文化的形成具有具体性与现实性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虽然有远大的抱负,但对自己没有近期的规划,容易形成懒惰的思想,不利于晨读文化的形成,因此在晨读的建设中,要用具体的晨读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多个具体活动逐步形成长期的规划,简单地实施在每一次活动中,每一天的早晨,以能够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晨读活动,逐步建立良好的风气,使大学生不再把晨读看成自己的事情而是集体的事情,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一些不良的现象,大学生过多地重物质轻理论,重眼前轻长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大学生不愿在知识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投放在社会活动当中,这种功利性的思想使得晨读文化难以推广,因此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出发,从不同层面提升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

3.校园文化与多样文化之间的矛盾。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从多种角度来接受、学习多元化的文化,需要将自己的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从对晨读文化的感性认识逐步地过渡到理性认识,使大学生熟悉、感受、领悟本校的传承文化,将多种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全新的、富有魅力的晨读文化。首先,晨读文化要充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对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挖掘校园历史中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在晨读的活动之中加以渗透,在经历了迷茫和盲从之后形成一条鲜明的文化之路。另外,晨读文化还要学会“拿来主义”,更多地吸纳多元化的文化精髓,与大学生的思想同步,尊重他们对多种文化的接受和理解,使之能够有效地与高校自身的文化相结合,建立具有时代气息、青春气息的晨读文化。只有将两者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多种文化之间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结合当代教育观念,加强建设高校晨读的有效路径

1.思想教育,确立明确的晨读目标。高校还担负着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单纯的兴趣吸引已经不能占有支配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的信念和理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急切地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可见,思想政治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的紧迫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找到强有力的学习动力。

学习目标的建立要有一定的阶梯型,而不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上。在晨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难免会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而不容易实现,不免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最后堕落放弃。目标的建立要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可以首先要求自己对句式进行熟练,理解每一句式的含义和要领,当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再来熟练地通读课文,在反复的晨读中实现最终的“脱口而出”,这样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在短时期内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效,从而对晨读建立极大的兴趣和信心。

2.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晨读兴趣。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晨读活动,逐渐地带入正轨,将晨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高校应该做好宣传工作,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使用网络、微信、视频进行宣传,将晨读的风采和优势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邀请校园的“晨读成功人士”做代言,让学生了解晨读对学习带来的帮助,介绍晨读经验,交流晨读心得,利用晨读社团排练的精美语言故事,打造美丽的校园文化,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精心建设富有高校特色的文化长廊,使学生细致地了解晨读,参与晨读,爱上晨读。

在组织活动形式上,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征集学生的意见。使整个活动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例如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为你读诗”活动,每周一个主题,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教师的参与,创作一些质量优秀的作品,使学生从中收获知识和朗诵上的技巧,理解生活的内涵,陶冶自己的情操。在英语的晨读中,外教教师的参与,使得整个英语的氛围很是热烈,相互探讨一些异国的文化、音乐,相互之间探讨语言上的不同。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多种选择,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语言上的技巧,也收获了交流、交友的乐趣。

3.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晨读习惯。晨读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晨读的实际效果。晨读不是简单的反复朗诵更不是机械式的记忆,有的学生会采用比较单一的方式,每天都采用相同的方式来加强自己对英语方面的学习;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晨读是一个人的战争,每次都独自站在一个角落里奋力朗诵。其实,晨读也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多层次、多角度地来理解,以使晨读变得丰富有趣,富有生机。

晨读的方式:边理解边记忆型;联想型的记忆;不根据一定的语法程序进行记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3.5%的学生采用的是边理解边记忆的方法,说明学生对理解记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不同学习方式的调查,77.59%的学生都认为晨读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帮助,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了形式多变的晨读模式,能够在晨读中得到提高,找到乐趣。

三、利用高校底蕴与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晨读文化

1.借助高校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涵养到精神的引领,激励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晨读形成一种文化,形成它特有的“窗口效应”。当你漫步在校园,看到随处可见的学子捧书而读,会由衷感叹,这浓厚的氛围,更有积淀厚重、从容的校园文化和笃学敦行、砥砺奋进的大学精神。这种文化,是历代学子涵养的沉淀和学府气质精神。

著名的阚景忠教授认为:“晨读”对于青年人是一种阅读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阅读就会内化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正如宋朝诗人黄山谷所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这种习惯的养成令人受益终生。例如在高校语言学科的带领下,老师为晨读做义务辅导,定期为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利用周末与学生交流心得,进行点评,学生交流中获得心理上的共鸣,产生积极的读书热情。另外,利用读书协会、英语角、演讲协会、论语研修社等学习社团,为晨读奠定有力的知识基础,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大环境的改造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的团结进取、积极上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

2.形成鲜明的晨读文化,多元拓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大校的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发扬,文化环境是育人的土壤。鲜明的晨读文化使师生在美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晨读的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变被动为主动,在参与中实现了自我教育,逐步地由他律变为自律,建立良好的晨读习惯。

晨读给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浓厚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几个单词、几篇文章的领悟,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传承,由此传统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我们受益良多。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提高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修养气质,成为一个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由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正是校园这种厚重的人文精神、严谨的作风,教会学生如何“守静”和“慎独”,找到自信,成为一个乐观、积极、奋进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王晓秋.深化高校青年晨读 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06).

[2]管华,梁鹤.高校强制学生晨读之合法性浅谈[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8).

上一篇:应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PTSD与ASD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