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内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诊疗体会

时间:2022-10-29 03:15:28

1例内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诊疗体会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71岁, 慢性肺气肿13年。因阵发性咳嗽、咳白色黏液痰、中重度憋喘、发绀入院。测T 37.7℃、P 132次/min、 R 27次/min、BP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即刻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 并遵医嘱给予抗炎药和平喘药。3 d后患者咳嗽、咳痰、憋喘、发绀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体温恢复正常。心电图显示有窦性心动过速, 为134次/min。第4天患者突然出现拒食、不语, 被其家属误以为闹脾气。当值护士立即将此情况告诉大夫, 随遵医嘱给予2组促进脑代谢药物静脉滴注, 并严格控制吸氧流量。对患者实行特别护理。32 h后, 患者突然开始进食, 对声音反应较为敏感, 当遭遇较大声响时就特别烦躁, 有时大喊、摔物等。为了稳定患者情绪特将其安置于一间相对较偏远、较安静的单独房间内, 患者的情绪渐好转。晚饭后患者便睡觉, 而且不许任何人打扰, 否则就大发雷霆、乱摔东西。在患者睡眠期间, 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意识情况, 主要是常呼喊患者, 以患者能应答为度。观察呼吸情况, 如患者因咳嗽、咳痰影响睡眠及时给予适当处理。常给患者监测脉搏, 观察其脉律、速率、强弱的变化, 只要脉相稳定便不给患者测血压监护, 因为测血压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程度干扰, 严重影响患者休息。体温适当测试, 只要体温不高, 没必要反复测量, 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24 h后患者自行醒来, 突然出现胡言乱语、幻视、幻听等症状, 时轻时重。经会诊确诊为“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因患者的各种检查、检验指标基本正常, 遵医嘱给予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 以防掩盖大脑的抑制征象, 从而加重病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后, 患者仍有较严重躁动, 用约束带给予约束。并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的氟哌啶醇肌内注射。2周后患者的躯体症状明显减轻, 躁动症状得到控制, 但仍存在明显的幻听、幻视和定向力障碍, 对家属患者有时认识有时不认识, 3周后患者好转出院。

2 讨论

内脏器官所致精神障碍是指重要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继发了脑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精神障碍, 其严重程度随原发病的剧缓而波动。一般认为是各重要器官疾病发展的晚期死亡率极高。近几年发现一些重要内脏器官疾病伴发脑功能障碍与原器官疾病严重程度并不非常同步, 本例患者并无严重的心力衰竭, 其精神症状出现较早, 且被护士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因此治疗效果较好。早期的精神症状表现也不完全像书上描述的那样渐进式发展, 那么具有特征性、典型性。本例患者首先表现出拒食、不语, 这种不具有任何特征性的表现很容易被以为是患者闹脾气, 从而予以忽视, 再者患者并无严重心力衰竭, 也容易蒙蔽医护人员对疾病发展的正确判断。当值护士凭借丰富的知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毫不犹豫地做出判断并迅速报告了大夫, 由于处理及时患者得救。在整个救护过程中护士始终坚持重点监护而不刻板执行常规特护项目的时限性逐一监测, 这样做避免了频繁干扰患者, 利于稳定患者情绪, 保证患者有良好休息, 同时需严密观察的项目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观察。总之对内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者均要予以足够重视, 及早发现精神障碍的早期变化是护理此类病人的重点。只要患者有长期的、严重的内脏器官疾病史, 在日常的护理、操作、巡视过程中发现任何有悖于常规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内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 要特别留意, 一旦发现及时报告, 因为发现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躯体症状比较严重、各种检查、检验指标异常, 要谨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禁用抗精神病药物, 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该监测的项目一样都不可以减免, 而且不可超过重症监护规定时限。

[收稿日期:2014-04-15]

上一篇: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