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致过敏反应1例的救治与护理

时间:2022-09-15 12:51:57

利妥昔单抗致过敏反应1例的救治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56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纵贯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适应于复发或化疗抵抗性B淋巴细胞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患者。2011年8月1日收治胃淋巴瘤患者1例,2011年8月10日给予利妥昔单抗600mg静脉滴注。1.5小时后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经积极抢救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现将病历汇报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年龄41岁,诊断: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ⅡB期。主因“间断性上腹痛5年,加重4个月”。2011年7月7日收治。行胃部CT:①胃窦部胃壁明显增厚提示胃窦癌。②胃小弯侧淋巴结肿大,转移不除外。电子胃镜活检提示,胃少量浅表黏膜组织,黏膜固有层部分区域腺体数量减少,黏膜腺体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样肿瘤细胞。细胞形态较单一。有一定异型性。结合IHC检查结果,病变符合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给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3个月,治疗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复查胃镜同前对比,见病灶增大。活检病理仍提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于7月6日突发腹痛,呈持续性锐痛,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胃穿孔修补、胃造瘘术。病理提示符合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考虑患者病情进展,欲行局部放疗,因出现胃穿孔,延误治疗,术后机体状况尚未完全恢复,经多方会诊,与2011年8月10日~9月1日选用利妥昔单抗600mg静滴,1次/周,治疗4次。9月8日开始给予R-CHOP方案化疗1周期。输注前给予苯海拉明20mg/肌注,半小时后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生理盐水100ml由容量泵控制缓慢滴入,开始1小时50mg,随后每30分钟增加50mg,滴入利妥昔单抗1小时30分钟后患者出现发冷、寒战、气短。立即停止输入,更换生理盐水和输液器,遵医嘱立即给予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半小时后患者发冷寒战的症状缓解,监测体温39.6℃,才遵医嘱给予头置冰袋,温水擦浴,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患者自诉无不适,安静入睡。

考虑到该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所以于第2天医生决定再给予治疗1次,具体方法如下:先给予生理盐水250ml滴入。然后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西咪替丁0.6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半小时后给予生理盐水250ml+利妥昔单抗100mg由容量泵控制缓慢滴入,每小时50mg,每半小时后增加50mg/小时,直至滴完,滴注过程中询问患者自述无不适。

护理措施:①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家属对肿瘤靶向治疗有个大概的了解。评估患者的血管,避免手腕肘窝等关节处。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②确定所需的治疗剂量,现用现配。首次输注前,遵医嘱给予西咪替丁8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③使用输液泵输注或重力滴注.推荐首次滴入速度为50mg/小时,随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mg/小时,最大可达400mg/小时。④加强巡视,按时巡视病房,防止液体渗漏及静脉炎。观察皮肤,加强皮肤护理。根据皮疹分级局部使用外用药。

讨 论

利妥昔单抗所致的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首次输注前2小时以内,发生率14.3%,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入或者暂时减慢输注速度,如患者症状改善则可将输入速度提高50%。最大可达到400mg/小时。瓶装制剂应保存于2~8℃,未稀释的药瓶应避光,配置好的液体,室温可存放12小时,如配置好的液体不能立即使用,在未受室温影响其稳定性时,将其存放于冰箱中2~8℃,可保存24小时。由于靶向药物价格昂贵,临床使用经验较少,因此,在用药前护士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作用机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各种不良反应,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用药后,应及时总结护理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工作。

上一篇:常见职业性损伤对临床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