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系”的架构格局

时间:2022-10-29 02:15:19

“五体系”的架构格局

智慧城市的后台是智慧项目的大脑和心脏,

后台建设要和具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要有好的品牌或名称。智慧城市有多种业务,业务后台也可以有多个名称,我认为叫“服务中心”比较好,原因有四个:一是品牌响亮,“服务中心” 的叫法比较亲民、平和、和谐,体现政府“服务人民”的宗旨;二是定位准确,后台既要为整个系统的对象即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服务,也要为前端服务,应该把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三是职责明确,是否履行好服务职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评价标准;四是蕴含明白,例如对智慧医疗、智慧安居而言,“服务中心”就是其业务的大脑中枢,对运行情况负全责。

后台是为内容、为业务服务的,智慧城市业务后台的架构格局与业务流程紧密相关。现在有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业务,往往只做了一部分架构,运转时就没有实际意义,就像桌子缺一条腿没法使用的道理一样。所以,要注意架构的完整性,才能很好地把整个业务流程支撑起来。那么,智慧城市业务后台一般的架构是什么样?大致上有五个部分。在项目实践中,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五个体系去建设,但这五个体系的内容和功能必须都要在架构中得到体现。

指挥协同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负责日常和应急两种情况下的指挥协同服务。系统协同会在所有业务里体现出来,不要把系统协同、智慧处理、智慧终端和业务链条脱开来理解,尤其是应急的情况下。以智慧安居为例,第一种是日常的家庭安保,从个人、家庭、小区、街道、派出所、公安分局到公安局指挥中心,每个层级都设有不同的响应等级,如果只发现撬锁,系统指挥小区保安去查看就行。

第二种是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例如小区发生火灾,指挥协同服务体系马上发挥作用,呼叫并协调好消防(负责灭火救人)、交警(负责封锁区间、交通管制)、治安警(负责疏散人员和维护治安)等多个部门人员在现场的位置和秩序,使救火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所以,指挥协同服务中心要有不同层级的反应,应急的时候就要分等级并协同地响应。另外,应急指挥的正确与否、效率高低还决定是否会发生次生灾害。

我们可以把日常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现在很多百姓有事就找民警,比如老人小孩走丢、钥匙忘记拿了等等。其实这些都属于事务性的服务,不属于安保范畴,但老百姓的需求又必须满足,这些内容服务可以考虑转移给像宁波市的81890市民服务热线来处理。现在绍兴在建设智慧安居,我建议在绍兴设立一个类似宁波81890的分公司。必须明确,我们做的是综合服务的后台,在平台上面可以有类似上述81890的许多专业的服务。平台或后台本身可以不要全部由政府包下来,这样效率不高,因为你不一定非常专业的。总之,群众要求的事一定要尽力办好,一定要有承办的单位。

呼叫服务体系

目前,呼叫服务的手段较多,大致有20多种,主要包括无线电广播、手机、电子屏幕系统、车载电脑网络等,其中部分既是感知的体系,也是传达信息呼叫服务的体系。在提供后台服务时,要把这些手段综合起来使用。

呼叫服务的内容根据具体业务的不同而不同,以智慧高速服务为例,呼叫体系主要提供气象提醒(特别是大雾)、路网通行状况、超速提醒、超限(超重超高超长)提醒、危化品运输错行提醒等服务。

责任追溯查证体系

全程的责任追溯查证体系必须要有,就像飞机要有“黑匣子”一样重要,否则智慧城市业务平台运作可能漫不经心,无法达到效果。但要注意业务内容、细致梳理,框架要清楚,应包含指令下达查证、指令执行查证、自行纠错查证、违规受处理情况查证等。可能还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比如通行车辆是否无证驾驶、有无酒驾、吊销驾证后有没有冒办假证等等。

但光有信用制度还不够,一定要建立查究制度。查究制度要有一套标准,犯什么程度的过错,就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留用察看、下岗处理、司法处理等。责任追溯查证体系要与信用体系一样,对外建立信用体系,在内部有可执行的责任追究体系相配合。

决策咨询支持体系

智慧处理决策咨询支持系统具体由动态实时感知系统、动态模拟预测系统、动态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咨询系统四部分构成。物联网之所以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的实时感知功能,这种感知包括正常的、略有异常的和严重异常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等级的反应,通常情况下这四套系统缺一不可。云计算技术和装备构成了智慧处理的重要支撑,但人才是最主要的。现在因为有了先进的决策咨询辅助体系,出错的机会会少些。

为了做好决策咨询体系,就要切实加强实际调查。以智慧交通为例,其调查方式包括:设点观察调研,例如设10个控制点,调查有多少车辆,车辆是市内的还是市外的,是单位的还是个人的;分时段统计车流量,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分区域进行车辆的空间结构和固定流向的调查;车辆归属基本情况调查;市内车辆固定行驶路线、通行时段等的综合调查;道路路网不同组织与通行能力调查。例如,要调查滨江到城区的道路通行情况,主要把高峰时段掌握住就行,就要调查主要路段、主要区间,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堵。

以杭州曙光路到黄龙饭店的路段为例。每天早上上班高峰,往东走的最高可能是三万辆,往西走的可能是一万辆。所以,可以用三车道供车辆往东行驶,用一条车道供车辆向西行驶。但如果车流量突然增加到五万辆,就要建立多道防线进行疏导,在就可以分圈进行拦阻分流,调整红绿灯的时间,分不同层级进行梳理。平时功课做到位,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帮助你决策,必要的时候可以开辟临时通道、应急通道。就像应对长江洪水,必要时可以泄洪以减少损失。这些都是建立智慧决策咨询支持系统的基础。

有时候智慧交通的调查还可以再细化,比如沿途有哪几个主要的居民区、大学、单位,每个单位有多少车辆,平时目的地是哪里,主要走哪些道路等,只要把这些工作做足了,智慧交通系统是很容易做起来的。但实际上,我们很少深入地做这些基础性的、系统的、智慧型的处理方案。

数据地理信息基础支持体系

数据地理信息基础支持体系的建设,要重视对数据进行分类,形成便利化的模块结构。建立基础数据库,配合云存储的技术实行“模块化”的扩展方式,逐步取代现有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的发展模式。

以智慧安居、智慧交通为例加以说明,可以把数据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有用的、适用的、主要的、关键的信息,如主要为确认“何人、何时、何地发生危害行为”的智慧安居需要的静态信息,主要为确认“何始(何地开始)、何行(活动过程)、何终(止)发生危害行为”的动态信息;二是适应业务需求的地理空间布局的相关位置及位置变化的信息,如“智慧交通”中高峰时关键路段、关键时段周边小区、单位的车辆信息,大型人流、客流、车流集中场所的信息,以及路网结构、通行能力信息;三是可以进行分析、比较、预测变化的过去的重要信息;四是动态的有一定运动规律的相应信息,如智慧交通中高峰时段的某一路段车辆有规律的通行量信息。这些数据对于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应急协同智慧服务有重要意义。

智慧安居的建设,要把对人的服务作为根本,把人的居住落脚地“房”的信息作为重要内容,把运输工具作为人活动的重要载体信息,把人的手机等通讯手段的活动信息作为重要构成,把道路网络的监控信息作为重要手段,构成服务人民的安全网、监控犯罪行为的“天罗地网”。

对于以上五个体系,将来可以考虑建一幢“智慧大楼”。一层是市民呼叫,即日常事务呼叫服务中心,比如81890;二层是交通、城管、综合协同指挥大厅,进行分块联合布置,便于联合应急协同;三层、四层、五层甚至更高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安排。这些体系也可以有分有合,而放在一个大楼里,协同更方便,也可以用云存储的方式将数据库建到外地去,但使用的时候对力量、队伍和协同指挥的布局要尽量集成,不要太分散。

(本文根据毛光烈副省长的“智慧城市建设实务六讲”之第四讲内容整理)

后台是智慧项目的大脑和心脏,后台的架构格局要与业务流程紧密相关,一般应包含指挥协同、呼叫、责任追溯查证、决策咨询、数据地理信息五个体系的内容。

我们强调的后台是综合服务的后台,在平台上面可以有许多类似宁波81890这样的专业服务公司,平台或后台本身可以不要全部由政府包下来,这样效率不高。

上一篇:强化服务意识 推进网站建设 下一篇:谈农村学校教育,建教育强国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