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10-29 02:03:20

新疆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一直以来,新疆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也体现在教师的很多不合适的教学理念上,想要提升新疆地区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必须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合理的改善。本文将探讨新疆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疆地区;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78-01

语文是我们学国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我国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语言文字宝库中有无数璀璨的名篇佳作。按理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趣味、情感和书香味的。然而,在新疆地区学校,语文教学却与我们的想象相去甚远,呆板、肤浅、枯燥、乏味、沉闷是当前新疆初中学校的教学现状。如何让语文教学变得高效,从而提高初中教学效率,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新疆地区开展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长期经济文化水平的落后。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天山。天山作为新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整个地形复杂多样,基本上由高山、宽谷和湖盆组成。新疆地理位置封闭,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经济又是文化的基础,进而导致了文化基础差,这必然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少年的入学率很低,与汉族学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教育基础薄弱,投资力度小。这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有关。经济在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条件下,直接减少了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加大新疆地区的教育投入,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然途径。

3、教学方法陈旧保守,课堂教育效率低。大多语文课设置没有特点,单调乏味,对新的教学大纲更是不甚了解,忽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满堂灌”和“题海战术”,没有课外活动,让本应该生动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不愿意学,自然积极性不高,成绩差。

二、新疆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1、国家扶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

为了新疆的教育的开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国家发展新疆教育的政策是全面的、系统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疆教育政策的支持。并在经济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兴办学校,在教室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设备。引进大量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们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且关系着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当较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自学,掌握最新的初中语文教学知识,同时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以使教师可以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以不断的充实新知识,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授更具专业性的语文知识,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

3、全面引进新课改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当全面引进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步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实现其自身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灵魂,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为国际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期,很多时候学生间学习成绩的差异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学起来更轻松,收获也更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主要的部分。

首先,要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立刻问老师或是和学生讨论,先自己认真想想,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有针对性的找答案。同时,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接受起来会更容易。课后复习则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过程,同时,还可以就课堂上自己没有想清楚的地方做深入思考,从而对所学知识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习惯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也应当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一个思维高度发展的过程,学生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都在不断积累,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能力也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是学生能够自由学习的前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发展过程都会受益。

5、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样就会学好这门学科,反之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那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门学科学好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接触语文的时间已经超过六年,有一部分同学觉得语文可开设可不设,还有一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对语文已经产生厌烦,因此要开展好初中语文教学要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始。

新时期教师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做,要想保证新疆少数民族初中学语文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变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也是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朱延路;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2] 沙马建梅;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上一篇: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