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增强“软实力”

时间:2022-10-29 02:00:00

税收惠及文化企业,意义超越行业本身:文化产业获助,“弱势”经济也将被“反调节”。

跟苏州朋友一块儿喝酒,谈到文化产业,朋友感慨道,苏州特色的昆曲、评弹、工艺品再不走产业化的路子就有衰落的危险――不是想象中传统艺术没有市场,只是缺乏推手和资金。不久即获悉,从2009年至2013年,国家将对文化企业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处于低谷中的文化类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利好消息。

文化“深呼吸”

据《2007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公布的数据,公司治理100佳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传播与文化产业类的公司,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艰难。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勃勃生机。

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是融资难。文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即使文化部管理的文化企业,注册资本低于50万元的也占绝大多数,且大多没有固定资产可作抵押,银行一般不愿意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文化企业A股上市的仅有11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仅有两家。此外,人才问题、投融资问题、产业的国际化问题等等都亟待解决。

已有专家作出判断,今后5至10年,将是中国制造业大转型的时期,以内容产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必须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占据产业链高端地带,才有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相对而言,文化产业仍属于我国“弱质产业”。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文化产业单单靠企业自己“闯市场”困难是极大的,还离不开政府这一“推手”的支持。

税收“及时雨”

去年中央有关部门就一再表示,政府会从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等方面着手,支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演出展览、动漫游戏、音像制品、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2004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对此事很重视,推出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以助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实践证明,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坚持下去,数年之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别有一番风景。

事情果然如人所愿。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两个通知,决定对过去5年行之有效的政策予以保留,并针对文化企业改制中出现的新问题,增加了一些新的政策,优惠力度明显增大,而执行期限,则是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13年12月31日止。税收优惠的支持,包括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进口关税等。其中,重点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等多项针对性极强的措施,相当引人注目。例如,根据新政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将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其自用房产将享受免征房产税的优惠;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等等。对于非常时期的“弱质”文化产业来说,这项政策将是一场甘甜的“及时雨”。

经济“反调节”

文化这个“好东西”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具有强烈的“反经济周期调节性”。越是经济困难、社会动荡之时,文化就越可能逆势上扬、蓬勃发展。以百老汇和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演艺、影视等文化产业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逆势腾飞,美国不仅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文化产业大国,而且成为世界第一的文化输出大国。前些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扶持,其影视、歌曲等文化产品形成了一股强烈冲击全球的“韩流”,文化产业成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孝子产业”。

2008年10月26日,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创意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里,世界创意产品的出口总额从1996年的227.5亿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424.4亿美元,保持了年均8.8%的增长率。创意,越来越显示出作为世界贸易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的特点,创意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推动力。而在我国,创意产业才刚刚起步,像一棵稚嫩的幼苗,急需有人去扶助。文化产业不发达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实现发展和繁荣,花财政的钱促进文化产业的启动和发展不会出错。

当前国际性的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我国也深陷其中。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保稳定、保增长来说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对此,财政税收政策还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风雨飘摇之际,就看我们有没有高明的智慧来解答这一新的课题了。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上一篇:农贷解难 第5期 下一篇:上海:建设“两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