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利弊

时间:2022-10-29 01:45:49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利弊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也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优化了教学结构、活跃了教学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拓展课堂空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且更符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学习特点。

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但能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适时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能随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便充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以前需要多课时才能讲授完的教学内容,现在较轻松地就完成了。

多媒体技术具有的技术特点有:能够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如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能进行交互式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传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和课文之间架起了一条快速道、一座沟通的桥梁。在讲述《故宫博物院》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在课前收集到的素材制作成幻灯片,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对照多媒体示图进行学习,能更形象直观地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并能很轻松地理清《故宫博物院》的写作思路和文章脉络。讲授《苏州园林》时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也会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成一个很轻松的过程。把搜集到的有关苏州四大园林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园林的“画意”四个讲究以及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图案美、镂空美和屋内布置的色彩美,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总体特点,真正理解为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丰富关于园林建筑的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味。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学习也变得轻松多了,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经典的音频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提升朗读水平,以读启智。

聆听经典的音频示范朗读,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些散文诗歌。如:《春》、《海燕》、《沁园春?雪》、《乡愁四韵》等的学习。《海燕》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整首诗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作背景,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紧张气氛,以油画般浓烈、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根据原著精神,我们在朗读第三节时,为了揭示出海燕欢乐的原因,读时就要充满激情地用高昂的调子突出“渴望”一词。当读到第二句时,一定要注意把声音压低,否则就把意思弄反了。这一句的意思是乌云感到了革命者的力量,这就预示着它的末日就要来临,用低抑的语调读,就能更好地突出乌云的恐惧。这个句子中的三个修饰词是双音词,读时要顿挫开,以示强调,充分显示出革命者的力量。

三、在语文课堂上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握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根据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这一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化枯燥为生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课文内容的学习难度,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中的《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文中详细介绍了多种云的形态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作者虽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云的各种形态,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词,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相应的云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根据各种云的形态和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制作成Flas短片,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这样便能使学生对每种云有更加形象的和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课文的内容,学生便会对文章的写法和文章中所介绍的各种云的形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就能轻松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所以教师必须精心安排和设计课堂上提到的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应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的水平层次、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条件。为了激发学生的开拓和探究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真实性和开放性。

在以往的教学情况下,问题都是由老师口头提出或课本上呈现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所使用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也就不能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所有传统传播媒介的功能和特点,为真实问题及其情境的呈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和安排问题,以图片和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形式来呈现,对问题的设计应遵循层次性和梯度性原则,使学生掌握和突破教学任务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个具体的主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复杂、生动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社戏》时,根据课文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浙江海边农村纯净优美的田园风光,突出“社戏”片断。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教师可指出,被誉为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为大家所喜爱。接下来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是一场什么样的好戏,让先生这样倾心呢?带着这一问题让我们走进作品去看个究竟。这样有特色的视频加上背景音乐,加上悬念的设置等,使得课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

五、在教学应用中应避免无度的滥用,讲究科学的原则,克服形式主义,遵循实用原则。

虽然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但多媒体技术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使用多媒体,而一味地追求形式,这样的运用便缺乏了目的性和目标性。与课堂教学任务联系不大的动画和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讲解;虽然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恰到好处,不搞一刀切、形式主义,而是遵循科学和实用的原则。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注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本木倒置。

在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反客为主,代替教师在教学中成为了主导,教师成了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员和播放员,忽略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进行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学生仍应是课堂的教学主体。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真正让学生间、师生间动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堂课的教学任务。然而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被动接受,成为单纯的看客,出现了新式的“多媒体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多媒体“牵着走”,基本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变成了由“人灌”到“机灌”的灌输式教学。

总之,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不能为了用而用,要注意科学地应用,做到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教心”和“交心” 下一篇:谈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