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开放题,推进教学创新

时间:2022-10-29 12:39:30

应用数学开放题,推进教学创新

关于开放题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条件完备、答案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思路、方法不唯一,那么,这个数学问题称为开放题。

由于开放型问题的解决,一般要通过学生去观察、尝试、类比与归纳,加上严格的推理论证,与有明确条件与结论的封闭性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学中适当设制一些开放型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研究和探讨数学开放题的题型特点及其设制规律,对于推进和改善初中数学的开放式创新教学,无疑有极大的帮助。

一、数学开放题的特点

1、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条件开放题)

条件开放题是根据题中所给的结论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寻

找获得解决这个结论的条件。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这一

节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题:如图1,点D、E分别在ABC

的AB、AC边上,在什么条件下,ADE与ABC相似。由于

条件开放,因此所添条件不唯一,只要能使ADE与ABC相

似的条件都可以,于是学生就根据学过的知识寻找多种答案:

从角上考虑应有:∠ADE=∠B或∠AED=∠C或∠AED=∠B。从边上考虑应有:

=或=。

2、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结论开放题)

这类开放型是指提供一定的条件,满足条件的结论方面往往有多种答案的题型。这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突破常规。进行直觉、想象、猜想、创造等活动才能解决。

如这样一道题目:请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等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下图就是符合要求的两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

这是一道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趣味数学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不难,没有确定的答案,为学生展示了很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你驰骋,只须“按要求画图,且设计合理”都可,下面再给出几种设计:

根据题目要求,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还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图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策略开放题)

例如:试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异同,如图2,请分别写出它们的两个相同点和两个不同点,例如:

相同点: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正五边形的对角线也相等;

不同点: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正五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此题是考察学生正多边形的知识和有关性质,通过观察分析能从正多边形的边、角(中心角、内角和)对称性有无外接圆与内切圆,从一个顶点作三角形的个数等方面去理解,就可以写出很多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如何编写数学开放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以及数学教材编写中,对于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常以封闭式的题型出现,这类题型,常要求用特殊或常规方法得到固定答案。为加强教学效果,最好把封闭问题改变为开放问题。只要把封闭问题稍加修改,那就变成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活动。教师可以打破旧的模式,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成为不能依靠简单模仿来解决的问题。如何编写切合实际的开放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减少或削弱条件,使结论多样化。

对于一个例题若减少或削弱一项或几项条件后,探求它的一般

结论可得一些开放题。

例如: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

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现原题条件不变,CM与AN交于点D,CN与BM交于点E,

AN、BM相交于点G,连接DE,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至少三个,你能证明吗?

(2)把原题条件削弱为:CA=CM,CB=CN,∠ACM=∠BCN,还能证明AN=BM吗?如何证明?若三点A、B、C不在一条直线上,其余条件不变,还能证明AN=BM吗?为什么?

(3)把原题中“等边三角形”减弱为“以AC、BC为底边的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2、保留条件,去掉结论,使结论多样化。

不少封闭性的题目,其条件充分,结论明确而单一,在很多情况下,只要隐去结论,就成为结论多样化的开放题。

例如:已知:半径不等的O1与O2相切于P,直线AB、CD都经过点P,并且AB分别与O1、O2交于A、B两点,CD分别与O1、O2将于C、D两点,(点A、B、C、D互不重合),连接AC和BD。

a)请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b)根据你所画图形,写出一个与题设有关的正确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

3、在给定的条件和实际情景中,建立数学模型,寻求多种解法与结论,这是编写数学开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例如:星期天,数学张教师提着篮子(篮子重0.5斤)去集市买10斤鸡蛋,当张老师往篮子里拾称好的鸡蛋时,发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于是她将鸡蛋装进篮子再让摊主一起称,共得10.55斤,即刻她要求摊主退1斤鸡蛋的钱。她是怎样知道摊主称了大约1斤鸡蛋的呢(精确到1斤)?请你将分析过程写出来,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请用一两句话,简要叙述出来)?

4、条件变化,探求结论的多样性和变通性。

把命题中的某些条件变化,探求结论,会使学生获得理性的认识,加深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可得一些开放题。

例如: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E、F、G、H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条件中的四边形ABCD改成矩形ABCD、菱形ABC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ABC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ABCD,则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图形?并证明之。

5、引进变数探求结论。

把问题中的某个确定的常数换成变数,求探求变数的取值,可得一些开放题。

例如:把X2+2x-15分解因式,将2换成m或将15换成n,可得开放性题目:要使下列二次三项式能在整数范围内因式分解,m、n分别可取哪些整数?并因式分解:

1)x2+mx-15

2)x2+2x-n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上一篇:教学相长 师生共步 下一篇:论幼儿从自尊感到自信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