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教育思想浅析

时间:2022-10-29 11:53:49

钱梦龙教育思想浅析

摘 要: 钱梦龙,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钱梦龙老师改革性地提出了导读教学模式。“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导读教学模式。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关键词: 三主导读教学,结构形态,教育价值观,导读法的意义

(一)导读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主体、主导、主线,是诸多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谐统一。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二)实际教学

实际教学中,钱梦龙老师把每一堂语文课都当成了艺术品,去精心地雕琢、刻画;他的学生,也把他充满乐趣智慧的语文课堂,看成了自己的乐土。组织教学时,钱梦龙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思维,他动足了脑筋。比如:在一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的学习课堂上。上课前他把十幅图片,不分顺序地挂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学生不许拿书进行“自读”,告诉大家不要看书。上课了,他要求学生观察挂图,根据每幅画的人物,背景,用自己的话分析这是什么历史事件,再给各画加上标题,按时间顺序把它们排好。学生们都觉得太难,想要看书,但是钱梦龙老师故意不同意,最后经过“讨价还价”,只允许他们准看书十分钟。于是,就像占了“便宜”似的,他们高兴而紧张地抓紧时间开始看书。这样,真正的做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精心巧妙的构思教学步骤,自然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钱梦龙认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态度是教学的关键,学生个体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动机、兴趣等多种心理因素,因而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心理分析,并制定出驱动学生动力的实践策略,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等同时主张采取表扬和激励为主的评价方法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强化其学习动力。

(三)结构形态

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为“基本式”。“基本式”即基本课型,它的表现形态为:“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后称“四式”。“自读式”,它不同于“预习”,是在课堂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训练方式。自读,是“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体现,但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自读训练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先教后读;先读后教;边读边教或边教边读。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教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自读,从而达到不需要教师再教的境界。教读,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正确的发挥。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其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也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既“温故”又“知新”,这就是“复读” 。“复读单元”可以与“教学单元”重合,也可以按训练的需要另组单元。按训练目的,复读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二是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三是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复读。钱梦龙老师最常用的练习类型有:1、记诵为主的练习,有助读、背诵、抄读等多种形式。2、以消化为主的练习,有问答题、划分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特点、揣摩作者思路以及写作练习中的改写、续写。3、以应用知识为主的练习,即迁移练习。这类练习可以是分解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小至用一个词造句,大至鉴课文写作。4、评价作业。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的多种形式的作业。

(四)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钱梦龙说过,他的所教的阅读不仅仅是学生的阅读方法,他真正关心的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健全人格,是一种教学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用来交流的工具,更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学生在一篇篇文章中会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这种净化功能,只有在语文学科中才能被充分的体现出来。一个教师在教好自己的学科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提高一门学科成绩要重要的多,因为这陪伴学生一生,学生可以某一门成绩不高,但要是做人有问题,人格不健全,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很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受教育者在各方压力下只懂得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这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注意。在教学这一特殊的认识过程中,不论是学生认识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还是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和谐发展,乃至于其思想品德的养成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是教师所无法代劳的,因此应将发现真理和健全人格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其主体地位。

(五)语文导读法的意义

钱梦龙的“导读”是相对于“讲读”提出的教学模式。“讲”读的内涵很模糊,“讲”到底是谁讲,是教师还是学生;同理,“读”是谁读,是教师还是学生。因为概念不明确,所以在指导实践上,难免会出现偏差。钱梦龙提出“导读”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讲读”在内涵上就清楚得多。在导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参与进去、其人格要受到充分的尊重,师生之间有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从“导读”到“讲读”,最大的不同点是学生由灌输者变成了主动的求知者,教师则成了指导者和合作者。

钱梦龙创造性地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整合于一个教学构思之中,并切实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同时将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高度,使其语文教育思想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为我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曹明海.文学解读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 曹明海.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5] 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6] 国家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及实践 下一篇:简论动词的内部过程与“把”字句中动词出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