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的来源探析

时间:2022-07-09 11:20:13

作者简介: 刘洋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 词汇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历程,认识一个词的来源就应该追溯其历史,因此,笔者对“下厨”的来源的传统看法提出了质疑,并从历时的角度出发,运用描写的方法,对“下厨”的来源做一个尝试性的探究,并认为“下厨”的“下”与心理评价无关,而是由“厨下”中的“下”演变而来。

关键词: 厨下 下厨 历时 来源

1.问题的提出

对于“下厨(下厨房)”一词,一直使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不说“上厨(厨房)”,而单单说“下厨(下厨房)”?很多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卢华岩(2001)从认知角度指出:“自外向内为‘下’,厨房一般在房屋内,因此也就称之为‘下厨房’。”[1]俞理明(2010)则指出:“立足于心理评价,传统文化中厨事属于奴仆婢妾的职分,因此说‘下厨’。”[2]这些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人不少启发。而大众对于这个词的解释也普遍倾向于俞理明教授的看法,并且在《孟子》中也有记载“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但是,这些解释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证明,其说法的正确性仍然有待验证。

我们对于某个词的使用和理解与最初出现这个词的时候并不总是相同的,很多词都是经过了历史积淀和演变才最终固定下来,若仅仅从共时的角度或者靠着一些零星的史料就断定某个词的来源,往往会失之偏颇。因此,追溯这些词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弄清这些词的真正来源。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这也方便了我们进行语言的历时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本文中,笔者将从历时的角度出发,运用描写的方法,追溯“下厨”一词的演变历史,希望能对“下厨”的来源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2.“下厨”的演变历程

2.1 “下厨”的历时追溯

“下厨”一词的意思是指“烹饪、做饭”,“下厨”的“做饭义”的出现并不早,“下厨”在元明的时候也是极少出现的。但是,“厨下”的出现却是很早的,至少在隋唐五代的时候已经出现。“厨下”表示的是处所,也就是“厨房里”的意思。例如:

(1)还经厨下,收人正食,因而遇害。(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

(2)厨下珍羞恒腐烂,每月常弃十数车,虽诸子别房亦不分赡。(唐.李延寿《南史》卷六十二)

(3)那翠莲听得公公讨茶,慌忙走到厨下,刷洗锅儿,煎滚了茶……(宋.《快嘴李翠莲》)

这一时期虽然出现“厨下”的用法,但是并不是普遍现象,可以找得到的例子也是非常少,到了元明以后“厨下”大量出现。而且在《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3]中还有对“厨下”一词的释义:[厨下],厨房里。并举了一个例子:《喻世明言》1卷:“酒肴尽多,何不把些赏厨下男女?”可见“厨下”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词,这在别的著作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4)龙标在他家等了一会,只见王二带了个小伙计,拿了些鸡鸭、鱼肉、酒菜等件送在厨下,忙叫老婆上锅,忙个不了。(元末明初.罗贯中《粉妆楼》第二十五回)

(5)广明又依他,到厨下去取菜。(明末. 凌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

(6)走到厨下,看见风炉子边,有两坛好酒在那里;又看见几只鸡在灶前,丢儿又

道:“且杀了吃。”(明末. 凌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7)丢儿厨下去盛饭,都是乌黑臭的,闻也闻不得,如何吃得?(同上)

(8)那时正是李娇儿生日,厨下肴馔下饭都有。(明末.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四十九回)

(9)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之水莽草》)

(10)说犹未了,只见蔡拐子提了鲫鱼进门,放在厨下,就去卖肉打酒,一路就邀了几个同伙朋友来家子。(清.坐花散人《风流悟》第四回)

这一时期表示“厨房里”这一意思的还有“厨中、厨内”,只不过,“厨中、厨内”的这种用例特别少。例如:

(11)忙忙向厨内取出一碗茶来,与小姐吃了,掩上门,二人坐下慢慢地商议。(元末明初.罗贯中《粉妆楼》第十回)

(12)真个是:香积厨中无宿食,净时钵里少余粮。(明.凌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13)肚中饥饿时,厨中有糕饼,灶下有见成米饭,食物多有,随你权宜吃用。(同上)

之所以有的用“厨下”,而有的说“厨内、厨中”,是因为参照点不同,相对于厨房的房顶来说,人在下面,而相对于整个厨房来说,人是在厨房这个空间里面。在以后的朝代中,“厨中、厨内”的使用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没有很大的发展。而“厨下”至少在明末元初时期出现了另一个意思:“在厨房里做事的人”。例如:

(14)厨下一面安排斋食。(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

(15)因对月娘说:“你吩咐厨下拿菜出去,我前边陪他坐去。”(明末.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十三回)

(16)西门庆听了,吩咐把桌上饮馔都搬下去,将攒盒摆上,厨下又拿上一道果馅元宵来。(明末.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四十二回)

(17)月娘连忙叫厨下打发莲儿上去。(明末.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六十一回)

(18)天明,鸨儿分付厨下忙摆酒席接风。(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玉堂春》第二十四卷)

(19 ) 挹香甚喜,即命厨下端整酒肴,摆在园中。(清.俞达《青楼梦》第十九回)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厨下”由表处所,发展为表示“在该处所做事的主体”,也就是在该处所做事的人,那么,“厨下”会不会发展出表示“主体在该处所所做的事”呢?然而,就目前所掌握的语料来看,并没有。不过,至少在明末就出现了用“下厨”一词来表示“到厨下、入厨下、往厨下”等“趋向动词+处所”的组合。我们把这里的“下厨”标作“下厨1”,例如:

(20)妇人满心欢喜,说道:“好哥哥,今日多累你对爹说,成就了此事。”于是,亲自下厨整理蔬菜,管待玳安。(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九回)

由上面的例子(20)可知,在明末“下厨”还并没有发展出“到厨房里做饭”这一意义,但出现了用“下厨”来表示“入厨下、到厨下、往厨下”等的意义,这里的“下”便具有了进入义。这符合语言的经济简省原则,是符合汉语的发展规律的。但是这个意义用例极少,可见并不普遍。笔者曾查阅《近代汉语词典》、《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红楼梦语言词典》[4]、《宋元语言词典》[5]等多部著作都没有发现“下厨1”这一词条。不过,即使在现代“下厨1”的这一“入厨房”的意义也是存在的。例如:

(21)譬如一歌唱名人,金口一开,绕梁三日,使得听众如醉如痴,可是,你要让他上街买菜,下厨烧饭,白天带孩子,夜里爬格子,恐怕也就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甚至等而下之也未可知。(《中国青年报》1992.7.20)

不过在最近这几十年也出现了有记录的“下厨”的做饭义,我们把这里的“下厨”标作“下厨2”,例如:

(22)她亲自下厨,为我烹调了一大桌子可口的菜肴,看她熟练的操作家务,简直使我觉得她不知比我长大了多少,而且也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顾正秋.《顾正秋的舞台回顾》)

(23)由我跟宝坤两个下厨,你们两位一定都来,顺便把下趟去天津的事儿合计合计!(石英.《奇人行踪》)

2.2 “厨下下厨”的语素分析

通过以上所列举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下厨”一词的演变历史:厨下(表处所)下厨1(表示去某处所)下厨2(在某处所做某事)。“厨下”由两个语素组成,即表示处所的“厨(即厨房)”和表示方位的“下(即下面)”,这两个语素组成的“厨下”表示处所,即“厨房里”,它的前面可以跟“去、入、往、回”等词,后面可以跟“做饭”等表示所做事情的词或句子。我们可以把它们标记为:V+厨下+X,例如:

(24)当晚,李逵去厨下做饭,一拳打的店小二吐血。(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

(25)楚卿莫奈何,只得随到厨下,取了饭,进楼角门来。(清.安阳酒民《情梦柝》第五回)

发展到“下厨1”,是将“厨下”的意义与前面接的“去、入、往、回”等词的词义合并,即下厨1=V+厨下,这时候“下厨1”就具有了动词的性质, 而“下”具有了进入义,发展到“厨下2”则是将“下厨1”与后面接的“做饭”合并,即下厨2=V+厨下+做饭,因为厨房里的活动主要就是做饭,所以做饭义得到了凸显,这也体现了词义的缩小,同时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减省原则。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6]中,对“下”有这样两条释义(这里只是截取了跟本文有关的“下”的部分释义):1〔方位〕:指位置低。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动〕,进入(处所)。可带“了、过”必带处所宾语,如:他下乡去了主任下工地去了。“下”的这两个义项也是 “厨下”可以演变为“下厨”的直接因素。

所以,笔者认为,“下厨”这一词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自外向内的认知,也不是因为“下”所体现出的心理评价,而是“处所+方位词”演变而来。所以“下厨”中的“下”的直接来源是方位词,在“下厨1”的组合中,“下”具有了进入义,具有趋向性,而不是表示心理评价。因此“下厨”是由 “下”( 趋向动词)和“厨”( 表示处所)两个语素构成。

3.“趋向动词+处所”的语词现象

这一“趋向动词+处所”的语素组合现象并不是只有“下厨”一个特例,在现代汉语里这是一种组合规律,也有别的向“下厨”这样的组合结构的例子。例如:“下架”

(26)别人家便当的一周年,下架容赎解,这员外呵,他巴到那五个月,还钱本利该。(《看钱奴》二折)

这里“下架”的意思是“当押期满,把押物从架上取下备赎。”现在是指:商场里,将货物从货架上取下。

“下场”的“进入考场”义,也具有相同的语素组合规律。例如:

(27)若要下场,必须抱抱佛脚。(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5回)

另外,“出锅”也具有这样的语素结构:饭菜做好了,从锅里盛出来叫出锅。例如:

(28)有回我吃着一条刚出锅的油炸黄鱼,香酥味美,似乎还夹有点臭味。(吴太昌《鲜鱼浓汤》)

还有“上灶”,意思是:烧饭煮菜。例如:

(29)三日媳妇要上灶,说起之时被人笑。(明.洪梗《请平山堂话本》第七篇)

所以,“下厨”的语素组合结构,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组词规律,由此也证明了“下厨”的“下”并不是一种心理评价,也不是因为自内向外。

4.余论

我们对于自己语言的了解有时候并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多,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历时演变,很多词如果切断了历时的联接,我们就往往只能知道它的意思,而不能知道它是如何得来的。由于时间的阻隔和时代的更替,很多词我们已经无从推断是从何而来的了,但是我们并不会放弃对它们的努力探究。本文也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写成的,也是自己对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在消除自己对“下厨”意义疑惑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卢华岩由“到”义动词“上下”构成的动宾组合 [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

[2] 俞理明“上厕所”的来源和它的理据 [J].语言科学2010,(2)

[3] 吴士勋,王东明.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 [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 周定一. 红楼梦语言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 龙潜庵. 宋元语言词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6]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上一篇:《说文解字》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研究 下一篇: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