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研究

时间:2022-09-13 01:11:04

《说文解字》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研究

作者简介: 王巍,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

摘 要: 由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作为我国首部以汉字部首进行编排的字典,系统的保存了部分大篆、小篆以及一些古文的字形,运用字形对汉字的本义进行解析,将早期汉字用形表义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出来,促进按字形搜索词义的字义分析法最终确立。许慎在解释汉字中展示和阐发出我国文化。因此,通过《说文解字》中汉字研究我国祭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说文解字》;祭祀文化;汉字

作为独特的表意文字,汉字具有独特的因形表意的特点,通过对汉字的造字历程可以发现,古人将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自然万物的认识融汇到汉字的造字过程中和汉字的形音义结构中。其中《说文解字》作为我国首部以汉字部首进行编排的字典,充分展现了用形表义的特点, 促进了按字形搜索词义的字义分析法的确立。从许慎之子许冲用“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王制、礼仪,世闻人事,莫不必载”介绍《说文解字》,便可知《说文解字》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涵盖范围之广、涉及内容之多,则从《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解析中定能发现许慎对文化的阐发和展示。因此,通过对《说文解字》中与祭祀相关汉字进行研究分析,可深入了解我国祭祀文化。

一、 按文化意对《说文解字》祭祀类汉字分类

从《礼记・祭统》中知道我国五礼由吉、凶、军、宾、嘉组成,其中“吉”便是祭祀典礼,吉作为五礼之首可知古代对祭祀典礼的重视。祭祀典礼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式,表达出古人对神灵的敬仰,用实际的祭祀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之心。通过开展祭祀典礼,古人实现与鬼神的沟通,为获得心理慰藉和安全感祈求赐福避祸构建理想世界。祭祀作为一项组成先民生活和古代政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已经演变成一种文化浸透在中华文明之中,并且通过汉字记录下来。《说文解字》中祭祀类汉字按文化意可以分为祭祀目的、对象、名称、方法、过程、用品、地点和禁忌,笔者将对其中几类做出简要分析。

1、 表祭祀目的

在《说文解字》中有许多汉字表达了古人祈求逃避灾祸和追求幸福愿望的汉字,第一类表达美好愿望。比如《说文解字》中的“祜、、褫、祉、祚、祥”都有“福也”的含义;《说文解字》中的“”便指的是诚,古人认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动神灵,才能获得神灵的庇佑;《说文解字》中的“”表达出“助也”的意思,即自天之,吉无不利;第二类表示避免灾祸。比如《说文解字》中的“祟”,便是指鬼神降临的祸患灾难,《说文解字》用“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形容“凶”,指的是不吉或灾祸。

2、 表祭祀对象

上古将祭祀对象分为三种,分别是神、鬼、祖。在《说文解字》中的汉字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类与神有关的汉字有“神、、、尸”等,其中“神”指的是天神,创造万物的神灵,而“”指的是地神;第二类与鬼有关的汉字有“鬼、魄、魃”等,其中“魃”指“旱鬼也”,“鬼”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指人死后脱离肉体的精灵。

3、 表祭祀名称

“”特指虔诚的祭祀活动,通过焚烧柴产生烟气,再将玉帛和牲畜放在柴上一起燃烧,进而通过上升的烟气向上天表达古人虔诚的祭祀;“祀”在《说文解字》中是“祭已也”意思,同时又有对天神或地神的祭祀;“”在《说文解字》指在祖庙中放置新死者,使其与先祖一起受到祭祀,另一种意思是指合葬;“”表示对先祖的祭奠。

二、 《说文解字》中祭祀类汉字体现的祭祀文化

1、 对祭祀具有极强精神依赖性

由于在远古时期,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根本无法满足人类增长的生存需求,实现文明快速发展。在于大自然的搏斗过程中,受到自身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不足的影响,人类生活变得更加悲苦,加之未知领域的危机和灾害,使人类无法对恶劣生存环境进行准确把握,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面对残酷的生存现实和前所未有的恐惧,人类只能幻想出可以主宰人类命运的神灵,希望通过对其进行祭祀获得心理慰藉和安全感,进而得到精神解脱。在《说文解字》中“、魃、雩”等专用祭祀用品和对象的名称,表达出人类对干旱的恐惧,以及低生产力水平展现出人类防御灾害、抵御灾害能力的不足。为此,先民只能通过祭祀神灵向神灵祈福避祸消除灾害。最终,祭祀活动演变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成为苦难大众的精神依赖。

2、 展现出祭祀的普遍性和神圣性

祭祀活动作为五礼之首,体现出古代国家社会生活对祭祀活动的高度重视。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神灵具有巨大而神秘的力量,可以对一切进行主宰,这同时也为祭祀活动增添了神圣色彩,其神圣性从祭祀活动的禁忌便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古人在祭祀之前都要进行“”,具体是指“不吃荤腥、不喝酒,沐浴别居,清心寡欲”。同时,明确祸福与禁忌的关系,只有严格遵守禁忌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躲避灾祸。民众认为只有对神灵进行虔诚祭祀,将自己无尚崇拜和诚挚供奉的情感表达出来才能消灾赐福。而祭祀活动普遍性具体体现在全民参与祭祀活动,无论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参加祭祀活动。另外,封建统治者通过设立不同等级的祭祀活动,进行社会秩序的维系和统治地位的加强,对民众思想进行制约。

结语:

作为我国首部以汉字部首进行编排的字典,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系统的保存了部分大篆、小篆以及一些古文的字形,运用字形对汉字的本义进行解析。另外,《说文解字》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从《说文解字》中的汉字解析可以发现许慎对文化的阐发和展示。为此,可以通过对《说文解字》中与祭祀有关汉字的研究挖掘祭祀文化。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菁;《说文解字》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研究[J];山西大学;2013-06-01

[2] 周婷婷;《说文解字》祭祀类古文字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13-06-01

[3] 赵云涛;试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我国古代祭祀文化[J];宜宾学院学报;2009-07-25

上一篇:对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现状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下厨”的来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