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10-29 11:50:5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状况;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2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留守儿童往往在认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来看,他们往往任性,没有上进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很多不良习惯,同时不能正确体会爱,认知爱,付出爱,沟通和交际能力不足。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常常从孩子的视角分析他们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放纵,也不能一味地苛责,要试着给孩子更多爱,让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 自卑感较强。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很多留守儿童都无法得到亲情的温暖,再加上他们的生活都较为困难。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总觉得低人一等,经常担心被同学或老师看不起,久而久之,致使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悲观失望。

2. 没有上进心。任性、懒散、没有上进心等现象,在留守儿童中比较突出。由于代替父母的监管人的精力不足、能力有限,缺乏对留守儿童学习上的知识辅导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引导。另外,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大多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再加之农村学校的教育也因各方面原因不够完善,造成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缺失。孩子常年缺乏严格的管理,导致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且十分普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自由散漫、厌学、逃学、退学的同学中,留守儿童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难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行为习惯不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和孩子联系较少,致使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这种亲情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多数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经常违纪、没有礼貌、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从表面来看他们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坚强,实际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的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到挫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学校和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留守儿童一般不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常常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因而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态度和蔼,努力营造和谐、温暖的班级环境,努力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多一份理解。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勤于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会敞开心扉,保持活泼开朗的健康心态。

2. 鼓励留守儿童展示自我。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因此,班主任要尽可能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积极创设公平、健康、宽松的氛围,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充分展示才华,认识自我,彰显个性,从而达到增强自信的教育目的。同时在“雏鹰争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榜样,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以课外活动、主题队会的形式,开展如“美丽童年”、“快乐成长”、“感恩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与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有益的爱好,发挥一技之长,填补心灵的空白,在思想和心理上得到正确的引导,从中体会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从而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3. 加强素质培养。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侧重地加强留守儿童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加强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留守儿童对现实缺乏正确认识的态度,有困难和问题,往往得不到引导,极易造成他们内心的不平衡,所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为此,应教育留守儿童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班主任,要在留守儿童身上多付诸心血,让他们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时不时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上一篇:谈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下一篇: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