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文水县方言的“子”尾

时间:2022-10-29 11:08:14

论山西文水县方言的“子”尾

内容摘要:山西文水县方言的“子”尾,读为入声,不仅可以跟在名词性语素的后面,而且可以跟在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以及数量词组的后面,构成名词。本文拟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对之进行分析,并与晋语的其他方言点及普通话进行横向比较,来论述文水方言“子尾”独有的方言色彩。

关键词:子尾;晋语;文水县

汉语方言中,词根加后缀“子”,是普通话和官话方言重要的一种构词方式。“子”后缀是名词的语法标志。自北向南黄河、长江流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有“子”尾现象(如:新疆(乌鲁木齐)、 甘肃(兰州、临夏)、山东(淄博)、河南、江苏(淮阴、宿迁、赣榆)、安徽(巢县、霍丘)、云南、湖北(临武)、江西、广西、上海)。在河北省北部有入声地区,名词后缀“子”尾大都用变韵方式表示,中原官话地区的原阳、郑州、新郑、中牟、开封等地,有些带“子”尾名词,也用变韵的方式来表示。就整个晋语来看,各点几乎都有“子”尾或相当于“子”尾的名词后缀,并且各区的形式和读音也都有很大的差异。文水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它的“子”尾基本反映了并州片“子”尾的特点。

1.文水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

“子”尾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方面体现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子”尾大多可以附着于名词之后,名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还可以附着在动词性语素之后;还可以附着于形容词的后面;附着于数量词之后等等。从语法意义上看,大多数词或短语附着“子”尾后,都是名词,有的名词附着“子”尾之后才能单说,否则不能单说,如:“帽、席、桌”;有的非名词,附着“子”尾后一律变成名词,这里“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有的子尾词,不加“子”尾,不产生什么附加意义,加上“子”尾后就增加了明显的附加色彩。下面我们分别从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两方面来论述:

1.1 “子”尾的语法结构

(1)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加“子”尾:

①单音节名词(或语素)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双音节名词,“子”尾有起成词作用,如:(“*”号表示不能用或无此说。)

*席——席子 *被——被子 *胰——胰子

②双音节名词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三音节名词,“子”尾起成词作用,如:(“*”号表示不能用或无此说。)

*叫花——叫花子 *冷蛋——冷蛋子 *女婿——女婿子

③多音节名词(或短语)加“子”尾。不加“子”尾不能单说,加上“子”尾后变为多音节名词,“子”尾有起成词作用,如:(“*”号表示不能用或无此说。)

*刮泥板——刮泥板子 *鸡毛掸——鸡毛弹子 *洗涮板——洗涮板子

(2)单音节动词加“子”尾:

加“子”尾后,由动词变为名词,“子”尾起改变词性的作用,如:

剪——剪子 拐骗——拐子骗子 锁——锁子

推——推子理发用的工具 起——起子 舀——舀子

(3)单音节形容词(或语素)加“子”尾:

加“子”尾后,词性由形容词变成名词,“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如:

尖——尖子 瞎——瞎子 拐瘸——拐子瘸子

(4)单音节量词加“子”尾:

加“子”后,词性由量词变为名词,“子”尾有改变词性的作用。如:

对——对子对联 场——场子 条——条子便笺

(5)数量结构加“子”尾:

加“子”尾后,词性未变。如:

一沓子(钱儿) 一门子(亲) 一伙子(人) 两摊子(事)

(6)人名“子”尾词:

①文水方言的人名后也可以加“子”尾,人名仅限于“乳名”,“大名、官名”后一般不加“子”尾,加“子”尾后一般不再带姓,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山西境内晋语区只有文水、汾西、阳曲等少数几个点有这种现象。如:

臭小子 二狗子 兔娃子

也可以从“大名”中挑一个字,加“子”尾作为某人的小名。如:

梁海林——林子 王丽果——果子 李海平——平子

还可以根据人的外貌性格特点,来起带“子”尾的“小名”或“外号”,如:

黑子肤色较黑的人 瘤子身体的某个部位长有瘤子的人 妖子打扮妖冶的人

②兄弟姐妹排行的序数词后也可加“子”尾,一般是“二”以后的序数词。这种称谓,面称、背称均可以使用,相当于人的“乳名”。如:

二子 三子 四子 五子

这类在排行的序数词后加“子”尾表乳名的形式,在文水方言中其实是不多见的,更为常见的是重叠表排行的序数词,也用作人的“乳名”,如:“三三、四四、六六…”

1.2 “子”尾的语法意义

从语法意义来看,文水方言“子”尾表义很丰富,不仅有构词作用,还起辨义作用,还有附加意义。

(1)“子”尾有成词作用,可以使不成词语素成词。如:

领子、褥子、席子、鼻子、桌子、扇子、叫花子、冷蛋子

(2)“子”尾可以改变词性,使某词由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主要是由非名词变成名词。如:

推动词——推子 锁动词——锁子 背锅动词——背锅子

对量词——对子对联 条量词——条子 场量词——场子

(3)“子”尾与“儿”尾、重叠一并作为不同的构词手段来区别词义。有些词是三项对立,有的词只有两项对立。如:

“子”尾 “儿”尾 重叠

车子自行车 车儿指旧式的牛车马车等 车车指小型的儿童骑的车、玩具车

盆子这盆的统称 盆儿大盆儿 盆盆小盆儿

很明显,如果三项对立时,“子”尾大多是用来表示某类事物的统称或专称,“儿”尾大多是表示同类事物的大称,重叠大多是指同类事物的小称。

但是如果某词只有“子”尾和重叠两项对立的话,那么“子”尾就表示同类事物的大者,重叠表同类事物的小者。如:

门子指较大的门 门门小门儿

盆子指较大的盆 盆盆小盆儿

2.文水方言“子”尾与普通话的比较

文水方言的“子”尾词与普通话相比,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文水方言、普通话都能加“子”尾的词,如:“桌子、椅子、房子”等;二是普通话不能带“子”尾的,而文水方言可以带,如:“哑巴、对联”,文水方言说成“哑子、对子”;三是普通话可以带“子”尾的词,而文水方言不能带,如:“谷子”,文水方言说成“谷儿”。我们逐一论述。

2.1 文水方言、普通话均可加“子”尾,如:

文水方言:房子 箱子 鼻子

普通话:房子 箱子 鼻子

2.2 普通话不能带“子”尾的词,而文水方言可以带,或者用带“子”尾的其他形式。

①文水方言的“子”尾词,普通话不带“子”尾。如:

文水方言:墓子 门子 外甥子

普通话:墓 门 外甥

②文水方言的“子”尾词,普通话用双音节词表示。如:

文水方言:冷蛋子 茅子 蝇子

普通话:冰雹 厕所 苍蝇

2.3 普通话话可以带“子”尾的词,而文水方言不能带。

①普通话“子”尾词,文水方言用“儿”尾词表示。如:

文水方言:兔儿 裤儿 谷儿

普通话:兔子 裤子 谷子

②普通话“子”尾词,文水方言用重叠式表示。如:

文水方言:裙裙 擦擦 镊镊

普通话:裙子 擦子 镊子

③普通话“子”尾词,文水方言用双音节词或双音节词加“儿”尾表示。如:

文水方言:胡茬 锅舍 毛猴儿

普通话:胡子 屋子 猴子

参考文献:

[1]黄伯荣.《汉语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69-83

[2]贺魏.《获嘉方言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9:1-3

[3]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梁建青,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

上一篇:贵州思南花灯艺术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的研究 下一篇:《中庸》引用《诗经》的情况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