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时间:2022-10-29 10:34:15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 将66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金双歧组、美常安组与奥沙拉嗪组,分别应用金双歧联合奥沙拉嗪、美常安联合奥沙拉嗪、奥沙拉嗪治疗。 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比治疗前增多,大肠杆菌、肠球菌比治疗前减少。金双歧组治疗后菌群分析、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均明显优于美常安组及奥沙拉嗪组,而美常安组疗效优于奥沙拉嗪组。 结论 利用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沙拉嗪,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可多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疗效较好。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奥沙拉嗪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038-02

溃疡性结肠炎属炎症性肠病,其特征为肠道溃疡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腹痛等。目前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表明,菌群失调在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目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常采用微生态制剂,适当地给患者补充微生态制剂能改变肠道微环境、能有效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为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我们采用几种不同的微生态药物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析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力求寻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我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按照《全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规范共识意见》[2]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为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时处于活动期,且均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23±3.65)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金双歧组、美常安组与奥沙拉嗪组,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3]

美常安组:患者应用的药物为美常安(国药准字S2003008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畅美(国药准字H200 00247,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用药方法为患者每日口服美常安3次, 0.5 g/次;每日口服畅美4次,1.0 g/次;配合生理盐水灌肠,疗程为24个月。

金双歧组:患者应用的药物为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畅美(国药准字H20000247,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服药方法为每日口服金双歧2次,2.0 g/次;每日口服畅美4次,1.0 g/次,配合生理盐水灌肠,疗程为24个月。

奥沙拉嗪组:患者单用畅美(国药准字H20000247,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口服畅美4次,1.0 g/次,配合生理盐水灌肠,疗程为24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菌群分析、结肠镜下分级评分、结肠炎症评分。菌群分析的方法参照参考文献[4],分别记录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菌群数量。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参照参考文献[5]中的评价标准,按照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分级进行评分。结肠炎症评分按照结肠镜检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隐窝多少进行评分[6]。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本样本为多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分别比较,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粪便菌群分析

三组治疗前后粪便菌群数量见表1~2。治疗前三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比治疗前增多,大肠杆菌、肠球菌均比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从表2 可以看出,治疗后金双歧组、美常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多于奥沙拉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值分别为3.65、3.32、4.58、4.21、3.83、4.92、4.74、4.95)。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均少于奥沙拉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值分别为3.25、3.88、4.16、4.32、3.67、4.88、4.25、4.76)。金双歧组与美常安组的四种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三组结肠镜下分级评分、结肠炎症评分比较

三组结肠镜下分级评分、结肠炎症评分比较见表3。组内比较,三组的两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值分别为4.15、3.63、4.71、4.64、3.19、4.34);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后结肠镜分级积分、结肠炎症评分比较,金双歧组低于美常安组(P < 0.05,t值分别为3.79、4.59);金双歧组、美常安组均低于奥沙拉嗪组(P < 0.05,t值分别为4.86、3.96、4.47、4.11)。

2.3 不良反应

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度消化道反应,对症治疗后均已好转。患者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无白细胞降低、皮疹等过敏反应。说明三种药物的安全性均较好。

3 讨论

正常的人体肠道内存在着许多菌群,且菌群的数量从小肠到结肠逐渐增加,许多菌群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互相制约,使人体的肠道呈现平衡状态,从而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目前,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造成肠黏膜屏障功能缺陷、肠道通透性增高,从而破坏了肠道的免疫功能[7]。因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常采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可与微生物病原体竞争存在于肠黏膜表面的有限受体,还可以释放乳酸、乙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抗菌物质,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及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发挥免疫作用等。

有研究报道[8],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是肠道内的保护菌种,适当补充这两类菌群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一旦患者体内的肠道环境改变,会很不利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生存,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肠道内这两类菌群的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还有报道称[9],大肠杆菌、肠球菌增多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或活动有关。本文检测了患者治疗前后的结肠菌群数量,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患者各肠道菌群数量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比治疗前增多,大肠杆菌、肠球菌均比治疗前减少。治疗后金双歧组、美常安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多于奥沙拉嗪组,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均少于奥沙拉嗪组。金双歧组与美常安组的四种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的结果与以上报道相吻合。

本研究使用的三种药物分别为金双歧、美常安与畅美。美常安为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金双歧为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畅美为奥沙拉嗪钠胶囊。三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结肠镜检的结果显示,金双歧组治疗前后菌群分析、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镜下分级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均明显优于美常安组及奥沙拉嗪组,而美常安组疗效优于奥沙拉嗪组,说明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奥沙拉嗪。其原因可能在于不同的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内可能发生协同作用,对于肠道内优势菌群的恢复有很大帮助。双歧杆菌增加能平衡肠道菌群,帮助肠黏膜形成正常的生物屏障,通过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枯草杆菌能营造适合的厌氧环境,帮助肠道优势菌群在肠道内正常生长。

综上所述,利用微生态制剂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沙拉嗪,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可多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刘丽娟,孟珺,刘玉琴. 低剂量柳氮磺吡啶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32-3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 年,济南)[J].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48.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 中华消化杂志,2009,21(3):236-239.

[4] 崔熠,夏敏,张洁,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其亲属的粪便菌群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1):767-769.

[5] 谭琰,邹开芳,杨天,等. 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2):77-79.

[6] 钟英强,朱兆华,陈为宪,等.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J]. 中国内镜杂志,2000,6(4):7-10.

[7] 白爱平,欧阳钦.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J]. 胃肠病学,2005, 10(4):240-242.

[8] 张智翔,施炳龙,关幸求,等.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4):225-227.

[9] 张素真,张德纯. 双歧杆菌缓解DSS 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2):147-150.

(收稿日期:2013-01-05)

上一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肝硬化... 下一篇:冬季补品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