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要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

时间:2022-10-29 10:03:40

经济增长要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1995-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素和社会劳动力就业要素以及国家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等的时间数据,通过修正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并导出了国内生产总值模型,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实证分析研究,科学分析了这些经济增长要素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劳动力就业的改善,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国家信息化综合发展,减轻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最终达到国民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国民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劳动力就业;国家信息化综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各种经济要素的共同协调促进作用导致的结果,那么,究竟各种经济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才会有显著增长。而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最主要方面的体现,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是由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构成的。因此,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量就表示着经济的产出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随之逐步改进,可见,技术水平也逐渐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要素稀缺及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情况下, 经济增长是受要素投入量及其均衡、协调关系制约的,显然各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许多学者在研究经济增长时,都不可避免地研究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种背景,许多学者分别从各类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探索,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献。

张军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过去的10 年, 增长率似乎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而且要继续维持第一个转轨10 年的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困难[1]。周海春在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时, 提出了劳动力无限供给问题[2]。认为经济潜在增长率归根结蒂决定于三类因素:一是资本投入的增长; 二是劳动投入的增长;三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资本与劳动力利用效率的提高。梁昭在研究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时认为: 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 即制度、结构和供给因素[3] 。总而言之,这些学者,都是将研究集中在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并且一致认为,经济要素的投入量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计量方法给中国经济增长以解释, 并对各要素的贡献率的大小进行分析。但我们注意到, 在分析结果中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中国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不明显。因此,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中国的转轨特征[ J] . 经济研究, 2002, ( 6) : 3- 13

[2] 周海春.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J] . 管理世界, 1999, ( 3) : 24- 28.

[3] 梁昭.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J] . 世界经济, 2000, ( 1) : 50- 56.

[4] 邢志强, 赵秀恒.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量化分析[ J]. 运筹与管理, 2002, ( 10): 95- 99.

[5] 张颖丽, 许正良.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度量方法研究[ J]. 中国软科学, 2003, ( 10) : 145- 14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 stats. gov. cn /

上一篇:国进民退 第8期 下一篇:影响新疆地方财政收支不均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