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亟须关注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

时间:2022-10-29 09:31:52

综合实践活动亟须关注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它改变的不只是课程组织方式,更是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历史性转变,其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其实施过程就是潜在资源凸显课程价值、教育价值的过程,因此,接受和内化新的课程资源观,重新认识和定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优秀课程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讨和行动实践都具有方向性意义。

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社区,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1.学科资源。学科课程是教育的主体资源,课程化的资源通过课堂渠道对学生成长施加影响。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学科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师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可以在学科课程中产生,学科课程的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扩展、整合和提升。

2.自然资源。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从井然有序的生态环境层面开发水土、地貌、气候、植被、动物、矿产以及综合环境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诸如水资源调查、气候变迁、水土保持、植被分布、垃圾处理、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丰富多彩的观测、考察、实验、探究活动,增进对自然的体验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社会资源。区域沿革、社会机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名胜古迹、交通运输、科研机构、文教卫生、工矿企业、邻里家庭、爱国主义基地等,都是丰富的社会资源,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考察、社会问题探究等活动,能够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社会沟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4.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包括所有体现人类追求和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品或活动,如地域文化、历史人物、文物古迹、传统节日、乡风民俗、园林民居、工艺美术、、语言文字、琴棋诗画、学校特色等。走进文化,真切感受和体验这些文化资源,就是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基因,营造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家园。

5.闲暇资源。闲暇既是生命的重要形态,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宝贵资源。对青少年而言,闲暇是“学习”的特殊形态,是人完全自由、自主的发展时空。对闲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学会积极的闲暇行为选择,获得开展闲暇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恪守文明的闲暇道德,让闲暇教育与学科教育为青少年的和谐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

6.网络资源。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鲜活资源,及时开发这些社会争议、敏感的热点问题资源,理解、探究这些新的社会问题,参与对社会、国家和世界大事的讨论,能够让青少年掌握社会脉动,与社会同步呼吸,培养社会辨别能力。

7.人力资源。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其不同的知识背景、学术特长、情趣爱好,以及情感、态度、人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家长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配合者,家风、家庭成员素质、人际关系以及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经验和道德,是最好的生活教育资源;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的学习风气、班风等同样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力资源;社会人士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积极帮助者,社区党政领导、各行各业劳动者、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人际关系也是可资利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资源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加以提升、整合,才能凸显它们的课程价值。

1.只有形成主题的资源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客观资源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生活素材,是一种关于社会生活事实的认识性原始材料,这些具体材料在形态上是原始的、零碎的、没有意义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现象,只有通过比较、选择、加工、改造、发展、组织,将自然素材上升为一定主题思想的问题,并以活动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才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2.只有可以体验的资源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改变学科课程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进而获得体系化、理论化间接经验的认知取向,强调在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上的亲身经历和参与,以及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情景和问题的直接体验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其课程资源不是以“学科”、“知识”、“教材”、“课堂”、“文本”的方式呈现,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是可以体验、实践的,是可以开展批判性、反思性、感悟性、生成性和建构性活动的。

3.只有整合利用的资源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独立课程形态,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的整合,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方法与过程的整合,认知与情意的整合,儿童与文化的整合。这种整合并非简单的累加关系,既不是从课程本位和客体角度追求大一统的静态学科课程知识的集合,也不是提高课程教学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技术本位综合,而是以人为内在价值尺度,实现课程知识层面、经验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贯通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淮安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下一篇:银球旋转中的教育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