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健康课堂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29 08:59:27

构建健康课堂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摘要:构建健康课堂是比有效课堂更高的教育追求,健康课堂是自主合作的课堂,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健康课堂是积极活跃的课堂,要以学生乐学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健康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课堂,要顺势活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追求课堂要素之间的自然协调。

关键词:健康课堂;合作;活跃;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03-02

笔者有幸被抽到教研室参加了全市“课内比教学”听课评课工作,听完一百余节课后,不禁有了许多感触,特别是对如何构建健康课堂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合作——健康课堂是自主合作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对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通过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教师有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而是终身管用的方法,学生获得的不只是本节的内容而是可以学习类似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多年来,许多教师积极探索实践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少数教师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认为自主合作学习是初中或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生中不易操作,闵老师执教的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课《谁吃谁》很能改变这类教师的观点。

闵老师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在用视频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后,提出讨论题“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各组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积极并且正确率很高,闵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并给回答问题的三名学生各奖了一张画有青蛙的卡通画。随后闵老师用课件出示稻谷、昆虫、青蛙等图片,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谁被谁吃,请学生用箭头写出食物链。组织小组讨论: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到什么结束?然后出示稻田里的食物网投影,让各组学生找一找,这些食物网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在教师介绍青蛙的作用后,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让各组学生代表讲学习收获。一节课中教师先后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了十几个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奖出了四十多张卡通画,全班36名学生几乎人人获得了奖励,课堂小结时闵老师对获得青蛙卡通画最多的小组提出了表扬。下课后学生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依依不舍。整节课中,教师在不停地提问、引导、鼓励……各组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抢答问题……

“有效地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巡视,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地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越早越好,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 学生就会在快乐中学到印象深刻的知识,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活跃——健康课堂是积极活跃的课堂,要以学生乐学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功80%是情感因素(兴趣),智力因素只有20%的作用。现代家庭多为三口之家,唯一的孩子在父母尽心呵护的成长过程中,多是家庭的快乐少有严厉的训斥、多是优越的待遇少有艰苦的体验、多靠兴趣引导少有毅力坚持。这样势必要求学校的课堂是活跃的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而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课堂势必是“吃力不讨好”的课堂。许多教师认为文科类课堂容易让学生生发兴趣,理科课堂却难以做到,万老师奉献的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万老师由一个关于火的谜语引入新课,接着提出问题:燃烧有哪些特征?根据特征让学生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教师必要地补充后,提出问题:物质的燃烧可能需要哪些条件?在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猜想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实验验证,教师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容易操作的学生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红磷、白磷、浸入热水中的白磷,分别在管口套牢气球后置于开水中加热。学生观察到第二支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后,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套牢气球?为什么只有第二支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如何使第三支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呢?师生在活跃的氛围里完成燃烧部分的教学活动后,教师以“我是小小消防员”为题设计趣味实验:各组试着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六支燃着的蜡烛,各组学生应声行动,寻找出用吹、扇、盖、剪、淋水、撒沙等方法将蜡烛熄灭。之后,教师播放火灾中逃生的视频,让学生总结面临火灾的逃生方法。整节课中,教师“煞费心机”引导学生活动,学生“快乐开心”积极参入学习,这种以“心”换“心”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和谐——健康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课堂,要顺势运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追求课堂要素之间的自然协调

教师、学生、文本等是课堂的基本要素,如何让这些要素之间自然和谐?现以两篇文言文教学的片段为例。

和谐的课堂是教师设法解放学生思维的课堂,让学生依据文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地表白自己的观点。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时,学生提出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教师没有立即地简单回答“是”或“不是”,而是顺势让学生围绕作者所处环境和性格特点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这样有意行文是为了表现作者不与芸芸众生为伍、孤傲独立的情怀。

健康和谐的课堂是教师运用知识和智慧灵活地参与到学生之中随时互动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默契,师生皆有行云流水般的感受。傅老师执教的《陈太丘与友期》一课尤为典型。课一开始,教师就用《曾子杀彘》的视频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学生按教师要求看课文注释及作者简况。在此基础上,导读正音——师生随屏幕Flas朗读,畅读悟境——学生动手圈点重要语句,演读再现——全班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品读。112个字的短文通过导、畅、演三读之后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此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用不同的颜色将原文与译文对照,引导学生得出文言文翻译的“加、换、增、留、删、调”六字秘诀,并用此方法翻译全文。在学生讨论回答“元方是如何使友人由怒变惭的?”“他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你认为文中有几人发怒?生活中怎样避免怒的发生?”等问题后,教师巧妙地将甲骨文中的“人”字演化成现代文中的“人”,进而美化成由“信”和“礼”组成的“人”字 。最后,让学生谈学完这个故事后的收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喜形于色,师生互动随处可现,教学过程自然默契、水到渠成。

“教育者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育时空中重叠,是生命在交融、交往和对话,不是一种简单的邂逅和遭遇,教育者的注意力要用来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过程,必须时时刻刻集中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之上”[2]。上述例子中无不体现教师与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身心也得到了快乐和健康,这正是健康课堂的目标追求。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合荣.学业负担问题:理性的事实判断和缓解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

上一篇:教师应站在系统的高度传输知识 下一篇: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