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亦要渗透美育思想

时间:2022-10-29 08:29:15

中学作文教学亦要渗透美育思想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中学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块耕耘不辍,收获不丰的园地,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引起人们的忧虑和深思。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想结合一些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注入美育思想,从而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技能和审美教育。

一、美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美育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和认识能力,并能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完善。在作文教学中注入美育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既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求真求实而又有创意的作品,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从审美的角度讲,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从作文教学实践的本身出发,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每次作文都是一种美的创作,能从审美的角度去构思、写作或评价文章,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拓,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二、美育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美育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我们该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美育意识呢?

1.以审美的视角认识生活,在日常观察中积累美的素材。

(1)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审美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写作积累素材,也能提高其思想境界,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鲁迅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将课内外生活紧密结合,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相关美育知识指导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就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当然,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察力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丑的存在,学会审丑,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审美观察力。

(2)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所谓的审美感受能力,就是指通过人的感观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中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常易停留在观其形的层次上,常缺乏对客观事物深层次的分析和全面把握,因而作文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事物。

(3)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黑格尔谈到艺术家的创作时写道:“关于艺术创作的一般本领,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是想象。”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想象,不循规蹈矩,富有新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把通过审美想象得来的意境流泻于笔端,形成文字,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的作用。例如要学生坚持写日记,写他们所见所闻所想,哪怕只是一两句话,只要是真情实感,都要他们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定会收益不少。

(4)兴趣与情感的培养。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敲开写作的大门、掌握写作技巧。但仅有技巧,兴趣还不行,必须要把作者的情感灌注到文章中,这样文章才会有灵魂。

2.以审美的视角构建作文,在写作实践中探究美的再现。

好的生活素材还不等于好的文章,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创造美、再现美。在写作实践中加强美育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1)命题与思维。好的作文命题一定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而好的命题必然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扣住生活化的内容命题,这样的命题才能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好的作文命题,还会开拓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的是生活现象与人类思想的联想,如从蜜蜂的劳动联想到幸福生活的创建;有的是对所学知识的联想,如写家庭类题材的作文会想到所学的《散步》、《背影》等文章;有的是对生活哲理的阐述,如面对弹簧的弹性,联想到面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态度等等。

(2)构思与表达。好的构思和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构思与表达呢?首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认识角度进行剖析和发现,自然构思和表达就与众不同了。其次,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也就是引导学生对写作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细节作全面考虑。只有综合考虑,才能写出内容真实、表达适当的作文来,为学生以后写作打基础。

3.以审美的视角评改作文,在二次体验中实现美的提升。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精心建构属于自己的作文评价艺术,让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迸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1)以审美的视角评改作文。“赞美犹如阳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如果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教师在评改作文过程中应多鼓励、多赞美,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其创造美的欲望。

(2)以审美的视角评改作文,还应坚持整体与局部的原则。整体的原则就是对整篇文章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方面做出评价。这样,有利于我们正确评价学生作文,给予学生正确指导,有利于学生从评价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以审美的视角评改作文,还应该注意学生个体性原则。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有的学生长于叙事,有的学生善于抒情,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这种个体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评改。只有这样,教师评改一次,学生对美的理解才会加深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才有进步。

(4)以审美的视角评改作文,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叶圣陶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作文自批自改,实际就是一个重新建立美的过程。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一方面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艺术形式上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评价别人的文章,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力,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别人的人格魅力,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这也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美育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新课改理念的需要,把美育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仅仅是一次初步的尝试,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实施,相信作文教学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让延时评价催生精彩课堂 下一篇:习作,引领学生在“幸福”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