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激励理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时间:2022-10-29 08:24:43

合理运用激励理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摘 要: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学校管理心理学对如何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也提出很多的理论,如公平理论、期望理论、需要理论、目标激励理论等,引入心理学上的激励理论以有效激励教师,值得学校管理者探索。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激励;教师;校领导

北京11中校长刘允周,在学校最困难的面临转型改革的时候,他说“我们的干部只要真心实意地为老师着想,尊重关心、信任他们,让他们感到在11中工作气顺、自豪,他们一定会将自己的智慧献给学生。”一位教师的母亲病危,长年远离生活在四川的父母,他没有尽孝,现在一边是孝敬,一边是师责,去留两难,刘校长明白“为人子,须尽孝”的道理,在老师的请假报告上,刘校长批示:“坐飞机回去,快去快回。”刘校长捧给老师的是真诚的理解和热忱的帮助,他还总是率先垂范,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身边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校内形成了团结和谐,勤奋敬业的氛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这个案例涉及到了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本文将结合该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一、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激励是管理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也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管理基本原理表明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的高低,其公式是:工作绩效=能力×激励。作为管理者,为了实现目标,就要激励全体成员,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就是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奋发起来。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含义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1)公平激励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了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努力和所得到的报酬与和自己条件相似的人的努力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比值相等,双方都有公平感,如果一方比值大于另外一方,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反之亦然。因此,人们需要保持一种分配的公正感。

(2)ERG理论。ERG理论是由耶鲁大学的克莱顿.奥尔德弗修改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他提出了三类核心需要:存在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需要。故称为ERG理论。ERG理论与马斯洛理论的区别在于:它认为多种需要同时并存,如果高级需要一直未能满足,那么满足低层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比如当个体无法满足社会交往需要时,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于更多金钱或更好工作条件的渴望,所以挫折可能导致人们对低层需要的回归。

(3)目标设置理论。如果上中学时,父母对孩子说:“在英语课上,你要力争比75%的同学学得好。”另一组父母对孩子说:“你尽力而为。”我想前者的成绩会好些,因为前者的目标更有具体性。爱德温・洛克提出:为了达到目标而工作是工作动机的主要动力源之一,目标可以告诉员工需要做的事情以及为此需要付出的努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能够提高工作绩效。

二、分析刘允周校长的案例

刘校长提出要真心实意地为教师着想,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这点符合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的需要理论,也体现出了ERG理论中的成长需要。刘校长站在教师的立场理解体谅他们的各种需要,教师在领导的尊重和关心下,会得到更多激励,而这点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

在刘校长率先垂范的带动下,学校形成了团结和谐、共同奋进的局势,这里体现出了团体氛围对个人工作的影响,符合了勒温的“场动力理论”,在大家前进的强动力引导下,每个人都付出努力,共同进步。而刘校长充分起到了领队的作用,给教师们树立榜样,同时符合了班杜拉的社会模仿学习理论。刘校长给整个学校制订计划,制定目标,在目标激励下,全校师生共同奋斗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激励的原则。激励理论很多,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也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激励过程也要遵循各种原则。①组织目标的设置与满足职工的需要相一致。同时规定一定的工作标准和奖赏方式,以使每个教师均能按照学校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②管理的政策、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使它们成为激励因素,成为推动力。③要有良好的管理方式和行为,为实行参与制、民主管理、授权管理,学会运用影响和以身作则去推动工作,避免滥用权力。④建立良好的教师关系,校领导与下属教职工要互相信任、关心和尊重。⑤形成良好的风气,使每个教师热爱集体,以校为家,有光荣感,形成和谐气氛。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教师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

(2)激励的方式。激励的方式一般情况分两种,即外在的激励方式和内在的激励方式。外在的激励方式有:福利、晋升、表扬、嘉奖、认可等。内在激励方式有:学习新知识技能、责任感、光荣感、成就感等。但在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过度理由效应”。

(3)具体的激励手段。①校领导的情感激励。人的情感有两极性,积极性和消极性,校领导的积极性情感可以促进教师提高积极性,而消极情感则反之。②校领导带头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士气。管理心理学认为,士气是职工对团体有认同感与满意感,愿意为达到团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③树名师、育骨干,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学校管理心理学对如何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做了很多研究,校领导要善于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以及教师的个性特征,综合运用激励理论。关心尊重教师,带头营造和谐奋进的氛围,建立公平的奖罚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工作动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熊串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俞文钊.领导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阳雪.人和是根:北京11中校长刘允周[J].中小学管理,1998(1).

(浙江乐清市清江镇一小)

上一篇:Pitching Iron 马蹄铁带来的“铁”友 下一篇:快时代 慢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