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时间:2022-10-29 08:06:59

浅谈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摘要】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一直是供电体系需要关注的问题,供电系统是否具有可靠性将会直接的影响供电系统是否稳定,因此,对于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本文研究如何更好的管理供电系统,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电力系统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因此,对其供电可靠性的研究也需要从系统的各个方面深入的剖析。可靠性对于供电系统来说极其重要,关乎电力能否安全的送达目的地,同时也关系到电力的传输是否具有效率,因此,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研究。

二、电力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指的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

三、电力系统与可靠性

1.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概念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的量度,包括充裕度和安全性两个方面。电力系统可靠性又可分为发电系统可靠性、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输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和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可靠性。

2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价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通过一系列概率性指标体现。常用的指标分为以下几类:概率指标、频率指标、持续时间指标和期望值指标。可靠性分析要以故障为中心,这些概率性指标往往是以故障对电力用户造成不良后果的概率、频率、持续时间、故障引起的期望电力损失及期望电能量损失来衡量,不同的子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评价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可靠性评定,另一种是相对可靠性分析。决定可靠性评定是指可靠性指标一经确定并规定了适当的标准值 (有可能时)之后,即可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对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做出评定,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原始数据和计算方法充分精确,而由于建立可靠性模型时提出的假设与采用的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出的可靠性指标值往往不尽相同,难以进行决定可靠性评定; 而相对可靠性分析是指将不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值进行相对比较以决定方案的优劣,就是说,可采用相同的建模假设和相同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可靠性评估,并可通过相对可靠性分析发现系统设计中的薄弱环节,确定提高可靠性的措施,相对可靠性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实践中。

四、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

1.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2009年我国提出建立“坚强智能电网”,要建立坚强智能电网则必须加大电网的改造力度和速度。从电力系统来看,这也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关键。电网改造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经济性和可靠性时,必须优先考虑供电可靠性。而且在改造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主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其满足N一1原则,特殊地区则需要满足N一2原则。

图1 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示意图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推广状态检修,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随着电网改造力度的加大,电网中逐渐采用免维护、高可靠性的新的电气设备,因此传统的周期性计划检修已经不适应运行设备的需要。所以一种更合理的检修方式一状态检修逐渐替代传统的检修方式成为主流。状态检修可以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试验结果与结构特点,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其基本思想是使电气设备尽可能长时间的处于运行状态。

(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带电作业的研究,减少设备停电时间。带电作业是指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带电作业包括带电测试、带电检查和带电维修等几方面的内容。带电作业是设备维护中技术性非常强的工程之一,其不仅对作业人员的技术要求高,而且对作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

3.建立配网综合自动化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

通过对现有配电网的升级改造,以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从而使配电网一发生故障,自动化系统就可以立即动作,将故障区段予以隔离,同时,使非故障区段自动恢复正常供电。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不仅将故障寻找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还可以将受故障影响的范围压缩到一定的区间,不至于是整个配电网受到影响。如果再给其配置机械化的抢修队伍,那么电力系统因故障而停电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大的缩减。同时,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还可以为状态检修以及电力市场的开放提供决策的依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配电网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4.加强线路绝缘,提高供电可靠性

由于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架空线路发生故障导致的停电检修的次数相对较多,其在供电设备因故障安排停电检修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提高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5.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提高可靠性管理意识

(一)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关乎国民经济,而可靠性管理则贯穿着整个生产过程。所以可靠性专职人员不仅要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积极深入生产、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且要熟练的掌握微机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因此,挑选可靠性专职人员关系着整个可靠性管理网络能否正常运行,是整个管理网络体系的完善与健全的关键。

(二)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管理涉及到生产的各个行业和部门,整个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得到各方的全面支持和协调配合,可靠性管理网络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为可靠性专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证可靠性管理网络能正常、顺利的运行。

(三)电力企业不仅需

要根据国家有关电力可靠性的相关规程和行业标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加强相应的组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的可靠性例会制度,使相应人员责任、权利和利益三者相统一。从而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意识,提高可靠性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1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实施目标管理是我们在可靠性管理上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每年电力企业职能部门提出本年度及分季度的可靠性目标值,分解下达至各生产部门,使各生产单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值,有针对性的研究、制订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保证措施和对策,把事后的统计分析用事先的计划指标来控制。通过目标管理,各生产部门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保证电力企业可靠性指标的完成。

2细化停电记录。为严格控制停电次数,落实和分清各部门的职责,在实行目标管理前提下,提出了凡涉及两个单位责任的停电事件记录必须分段输入的管理要求。由于停电事件记录输入的细化,使停电单位增强了自我约束意识,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大大减少,同时也为检查考核提供了充分有力的分析依据。

3完善报抢修措施,提高配网应急抢修能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的工作部署,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配网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水平,增强应急抢修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置反应速度。严格遵守备品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发生故障时能全体联动、快速反应,高效、有序地组织故障抢修工作,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停电造成的社会影响。

六、结束语

要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就必须在分析电力系统的情况下,使用合理的措施和管理方法,对电力系统中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制定可行性的措施,严格管理,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起草.GB / T 50062 - 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2]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编.IEC 60364 - 5 - 56: 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 部分

[3]韩继斋,张彦斌.论电力系统与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1,(24)

[4]鄂飞,程汉湘.电力系统可靠性综述[J].电气技术,2006

上一篇:电气制动技术在景洪电厂的应用 下一篇:无机纤维喷涂保温吸声层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