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与课外双管 方法和能力兼收

时间:2022-10-29 06:41:23

课内与课外双管 方法和能力兼收

语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的一门学科。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实践活动则是能力形成的载体。所以,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的载体,要想获得能力,无异于空中楼阁。平时,语文的课堂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无法圆满完成深层次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仅仅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中。而语文课外活动以它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实践舞台,使学生的潜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多年来的高中教学,我注意经验地不断积累,教育观念地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地不断创新,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获得了快乐,获得了身心的健康。在教学中,我注意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课外的生生互动,注意教给学生最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课内与课外双管,方法和能力兼收。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无论怎样教,都是徒劳。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师既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又要顾及训练的序列性,往往无暇顾及学生的兴趣培养,即使有也总是点到为止,只能给学生留下片刻的兴奋,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苦心创造的点滴氛围也就随之消散。为使那“片刻的兴奋”化为持久,就必须有效利用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没有“陈规”束缚和“陋习”困扰的语文天地,去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巩固课内所取得的成果,我利用学生们的课外时间创办了“诗歌创作组”,让学生动手写诗,从中选出好的在校园小报或黑板报上刊出。这样,由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写作,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内外互补,循序渐进,收获颇丰。

二、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由课外的“反三”加深对课内“举一”的理解与把握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课内学到的知识 。所以,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内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三、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缺少了占据学生全部心智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而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就注定要与崇高为伍。《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高中学生在三年中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因此我们积极为学生课外阅读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法定”的时间里放开心情,与文本展开对话,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大师的思想哺育他们,用英雄的气概激励他们,以伟人的人格影响他们。在开展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分项整理阅读过的资料,可作些简要的评注,然后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并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在交流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二)组织背诵古诗文活动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范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以说当前的新课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而吟诵古诗文无疑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种最佳方式。而且诵读古诗文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而,我们在校内广泛开展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诵读活动。活动前,教师列出要背诵诗文的书目单;活动中,建立背诵诗文的篇目表,要求学生把能背诵的篇章及时登记到表上,教师定时进行抽查,了解背诵情况,而且每学期要开展两次诗文朗诵比赛,以此促读,以赛促背,把这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组织影视欣赏活动

《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上建议:电影、电视、广播和网络等资源应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谓异彩纷呈,学生很容易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况,教师正确合理地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我们与教材同步,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如《茶馆》《阿Q正传》《祝福》《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每次学生都陶醉于其中,任影片牵引着他们的泪水和欢笑。观看影片只是影视欣赏的感知阶段,我们还组织学生写影评或观后感,要求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并在课内进行交流。

(四)制作语文小报

由班级文学爱好者牵头,学生全员参加,自由组合,成立各个小报编辑部,每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从创意策划到版面设计、编辑排版,全部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无论是手抄还是电脑打印,都力求文质兼美,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小报,不仅让学生有了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JP+2]总之,“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这种需要,我们还让学生走出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接受美丽大自然的洗礼,去体验人生,感悟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也使学生受益匪浅。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推广,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将越发显得重要。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

上一篇:动名词用法例析 下一篇:分类例析“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