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如何突出“新”

时间:2022-08-02 07:34:10

政治课堂如何突出“新”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像画家、演员、歌手、诗人那样,进行富有魅力的艺术创造。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富有创新性。政治课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更应该突出一个“新”字。

一、教材内容的改造要“新”

一般来说,需要越强烈,学生接受的自觉性就越高,积极性也就越高,教与学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是由专业人员经过专门的、长时间的研究、写作、详审而形成的,相对而言是较为合理和全面的。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范本来对待,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来转化教材内容。但是,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即,学生有什么样的经验?社会生活有什么新变化?科学技术有哪些新成果?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更利于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等等。对于教师而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做一定的改造加工。换言之,围绕特定的内容,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开发,即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与学有机结合,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对教材加以改造、丰富和完善。在此,网络媒体对这种教材内容的改造有先天的便利条件和优势。

在教学中,有位教师曾结合有关哲学常识的教学内容,就网络环境下教学进行了尝试,其效果是令人兴奋的。哲学内容较抽象,即使利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仍是似懂非懂,分析、运用所学原理就更不易。为此,这位教师进行了一次“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试验。第一步,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最需要了解、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三个最感兴趣并且迫切想了解、解决的问题。第二步,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同时能和教材相联系的问题。第三步,准备好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网上查阅具有针对性。

一切准备妥当,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互联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思维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正因为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其思维内容、思维深度是令人惊奇的。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哲学原理,在这里竟然脱口而出。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等等。可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帮助学生整体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

二、布置作业要“新”

布置作业可分为三个环节:命题、批改、讲评。我在这三个环节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办法,就是实行师生角色置换。平时的练习、小测验,教师先提出命题的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按要求出题。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分析,综合平衡,出好题目。教师再把四份试题归纳起来,看看哪些内容最具有普遍性,然后依据一定的形式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变成一份正式作业。作业是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的,反映的是学生认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因此这样的作业就更合理、更有针对性,学生做起来就会非常兴奋,被动的学习就变成了积极地参与,沉重的负担变成了愉快的接受。批改时,可采用小组交叉的方法由学生来进行。批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问题究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今后要注意些什么,这些过去学生不了解或了解得不深的问题,现在通过自己批改都能了解到了。讲评由学生来进行,可以督促学生认真批改,批改时把问题记下来,批改后把问题归纳起来,讲评才不至于变成答案的简单公布。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新”

有调查表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演讲或辩论活动,有70%的学生认为“很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你最喜欢的方式是“学生能较多参与讨论交流或实践”、“教师讲授”、“自学”几种方式中,有40%的学生最喜欢的是“学生能较多参与讨论交流或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可采用多样的、既高效又能够理解学习过程的方式来学习课程内容、关注生活,即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并不必然地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也就是说,不必在一节课内把所谓的搜集资料、探究、展示、表达、听讲等活动都实现,而是要把握整体特征,在一个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还必须与所学内容相匹配,不能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也不能为了避免学生单一“听讲”所带来的弊端而忽视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例如,就探究学习而言,我们主张学生探究,但不能放弃教师对学生探究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倡导探究学习而完全否定教师课堂讲授的重要性。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强音,亦是我们学校教育永恒的旋律。如何创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的创新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

上一篇:有关高考中有机物考题的评析 下一篇:电路中的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