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歌中虚词的运用

时间:2022-10-29 05:20:37

【摘 要】 我国各地风格迥异的民歌特色,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歌又因为衬词的出现而变得赋有浓郁的地域色彩,衬词在民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民歌增添了无穷魅力。衬词分为虚衬和实衬两种,即以虚词、实词分别充当衬词,但在大部分歌曲中,虚衬占了较大的比重,虚词在民歌中除了有强调节律的作用外,还可以使民歌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生趣。

【关键词】 民歌;虚词;衬词

所谓虚词,又称虚字。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记载:“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从词义的角度看,虚词不表示词汇意义,只表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有这样的解释:“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做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等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实词,虚词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语法手段,但在任何一种表达的体式中,实词和虚词都是结合在一起来使用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表情达意的效果。

虚词在各种表达体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民歌中,虚词有着其无法替代的功用。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民歌有别于外国民歌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种衬词(字)的使用。衬词指的是我国民歌歌词中常穿插出现的语气词、形声词,一般根据使用字数的多少称为衬词、衬句、衬字;它们是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花样繁多,具有特色。在民歌中常见的衬词一般为虚词。有时有些地方的民歌也会有实词作为衬词出现。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的大多数情况即虚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

虚词作为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是多样的,首先,作为最基本的功能,虚词是作为歌词之间和旋律上的一种铺垫。它本身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只是对节律的一种强调或者是字与字之间的桥梁,如:《啊哩哩》“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回来啊哩哩……” 啊哩哩没有确切的含义 不过是为了满足节奏的需要 是一种语气衬词,其主要作用是使旋律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又如陕北信天游的“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正月格里正月正, 正月(那个)十五挂红灯,红灯(那个)挂在哎大来门外,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哎哟哎 哎哟哎,哎来哎咳哟!单(那个)等我五(那个)哥他上工来。”这两首信天游中的“哎呀、那个”等都是虚词,都起到了加强节律的作用。除此之外,常见的语气衬词有“也、呦、喂、嗬”之类的。这些虚词的使用,使民歌本身更富有节奏感,唱起来朗朗上口,流畅清新。

虚词在民歌中除了有强调节律的作用外,还可以使民歌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生趣。如河南商城的短句杂言民歌,这类民歌善用虚词衬词,并且比其他民歌里的虚词衬词更加突出,如《诗经》里的“兮”,楚词里的“些”。《乐府诗集》在论述《相和歌辞》时说:“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这“声”就是虚字衬词。其中商城民歌中,还有虚词份量大于歌词两倍以上的,如《对花》:“俺出一个一(呀), 俺对一个一(呀)。 什么开花在水里(呀)? 你这个花名瞒不过去我(也), (么喂,嘣哎。再嘣,哎哟), (嘣嘣嘣嘣)荷花(的)开花(柔柔的嘣哎), 荷花开花在水里(那么一子呀儿哟)。 (哈里哈里门子儿), (茉莉茉莉红花)。 (哈里哈里门子儿), (茉莉茉莉红花)。 (乒乓,卟哧), (一朵莲花落那么花里及第疙瘩金钱梅花), (咳!那一那嗬嗨)。全首歌词无论是虚衬词构成的句数或字数都是实词的两倍多,并且歌曲中运用了各种物品的碰撞声和象声词,类似民间的绕口令,以对唱的方式把它们联缀在一起了。曲调的流利酣畅,使感情表达得热烈奔放。尤其是那些拗口虚词,唱起来新颖别致,妙趣横生,所以成为商城流行最早、最广的传统民歌。这就是虚词在民歌中的一大功用之一,其独特且重要的烘托作用,使民歌因此平添了很强的表现力和迷人的魅力,也成为了中国民歌所独有的一大特色。

虚词在民歌中,除了有烘托作用外,还具有地域特色,即合本地方言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许多民歌的表达中,只有运用方言,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同样如商城民歌中语气衬词:“呀、啊、啦、哪、哎、哇、哈、嗷、嚎也乃啊、哎咳嗬是嗬、一子呀儿哟、一么那厢嗨”等等。凡当地习惯用的语虚衬词,都在民歌中出现过。又如《八仙歌》中的:“ 列位正坐你老细听着, 细听我唱一个福禄金钱寿仙歌。 有福神和财神堂前来上寿, 止不住八洞神仙二面来排座。 闪将出来四个大字,念记你老:全家安乐。” 这首歌的五句分9字、13字、11字、12字、16字。若把各句中的“你老”、“细听”、“一个”、“金钱”、“有”、“和”、“堂前”、“止不住”、“二面”、“闪将出来四个大字”和“记”等词都去掉,便成了一首“列位正坐细听着,我唱福禄寿仙歌。福神财神来上寿,八洞神仙来排座。念你老全家安乐”的七言五句头民歌。从语意上讲本已很完整,可加上衬词,不但使语调更加圆润,而且使语音增添了豫鄂皖边区的特有色彩,使熟悉当地语言的人听起来感到亲切。从文字角度看,这些衬词亦起到修辞的作用。如第四句的“止不住入洞神仙二面来排座”的“止不住”和“二面”,除了语音上的衬之外,就含有修辞上的衬。有这些附加词,使八仙显得更主动热情,也增添了人物的形象感。还有一种衬词专门用在民歌的第三句中,其量也是惊人的,因而更显得风味独特。

衬词也分为虚衬、实衬两种,虽然虚词占了绝大多数,但在一些方言民歌中,仍有实衬得出现。如四川的巴山民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词实句作衬词衬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甚至有些民歌的主题全靠衬句来表现,这是其他地方的民歌中找不到的.

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而虚衬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为民歌加入了情绪上的烘托和在字句上的铺垫作用,并通过方言词汇的使用,赋予了民歌更为纯正的地方特色,是民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闫宾.中国民歌中衬词成因初探[M].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1).

[2] 傅望华.虚词不虚 韵味隽永[M].初中生,2004(24).

[3] 苗晶、金西.山东民间歌曲论述[N].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4] 伍立杨.虚词与情绪的逸荡[M].阅读与写作,2001(1).

[5] 高林.论中的衬字[M].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2).

上一篇:初探王弼《周易略例》之解《易》体系 下一篇:婚姻中的五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