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时间:2022-10-29 04:52:51

浅谈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一直是建设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企改革中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分析利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探寻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质量 相关性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机制有效是保证公司资金安全、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及时、完整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会计控制目标的一致性,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促进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现代公司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产权结构上实现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由此出现了委托关系。在现实中由于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不一致,双方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效果,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促进公司治理的优化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进行治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都非常重视公司治理中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良好的会计信息产出机制也成为公司治理机制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作为产出的替代变量,既可以衡量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又可以降低投资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还可以降低投资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降低决策风险、引导资本趋利性流动、改善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公开的会计信息可以确保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而这一点恰恰体现着公司治理的效率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健康状况。

(2)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实施激励机制。股份公司中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的,人力资本的运用只可“激励”而无法“挤榨”。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特别是对经理这种处于公司上层的人力资本来说,为了实现激励相容,让经理分享一部分剩余索取权是有效率的。因此,高度综合的会计信息(净利润等指标)就自然成为激励合同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在实务中,大多数管理者报酬方案的设计也以净收益和股票价格为基础。可见,可靠、相关、可比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激励机制的有效推行。

2、高效的公司治理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制度保证

高效的公司治理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公司治理通过对公司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对经营者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越权和违规行为进行防范和制约,对经营者损害投资人权益的行为及后果进行纠正和补救,对控股股东掠夺中小股东的行为给以约束和制止。财务会计在这套制度安排中充当计价和订约的重要角色,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激励的重要工具。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财务预算方案等。

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趋同互动

从机制上理解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的互动关系,把握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司治理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披露国际趋同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解决该领域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动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信息披露全球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会计准则趋同是会计信息披露趋同的前提和先导,而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关组织也采取了有力措施,积极促成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趋同。另外,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管制的趋同点也越来越多,但也应该看到,公司治理机制的趋同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趋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责任的配置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是这套机制中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通过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制衡使公司做出科学的决策。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形成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极不乐观。

1、股权结构不合理引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足

(1)国有股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占绝对多数,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且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量相差悬殊,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国有股约占55%;部分由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重高达60%,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在国有股权“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很难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新建的公司往往“穿新鞋走老路”,仍然由上级主管机关控制,成为所谓“翻牌公司”。上市公司中虽然吸收了一些非国有股东,但其中不少公司国有股所占份额仍然很大,非控股东在董事会会中的发言权很小,他们的利益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在大多数上市公司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独立董事,难于发挥制衡作用。

(2)流通股过于分散。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据统计,2006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账户总数中,个人投资者的比重高达95.64%,机构投资者开户数的比重仅占4.36%,而2007年在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所占股权比例达60%。流通的公众股股权高度地分散于个人股东之中,使得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直接控制力,并有着强烈的“搭便车”倾向。除了获取影响股价水平的有关信息之外,公众股东便再无其他投票动机参加股东大会。造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2、内部机构监督职能缺位

(1)股东大会难以发挥监控作用。就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国有股占绝对的控股地位,股东大会实际上变成了“大股东会”,国有股“一股独大”是经济转型初期不可避免的现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这个最大的股东是“虚位”的。至于中小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行为,加之无力负担参会成本,往往不出席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走过场、形式化的现象十分普遍。

上一篇:要素密集度、环境属性与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 下一篇:旅游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