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媒体对当代人格消极意义

时间:2022-10-29 03:28:00

现代化媒体对当代人格消极意义

一、现代化与人的现代

实现现代化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但何谓现代化却一直是一个有广泛争议的不断发展的概念。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等内涵。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实现的前提和根本途径。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著名学者英格尔斯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的大量实地考察和个案分析而形成的看法。他把“现代人”概括为12条基本特征:乐于接受新经验、准备接受社会的变革、意见的成长、对信息的测量、时间性、效能感、计划性、可依赖性或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并承认以此作为分配报酬的正当基础、教育与职业的志愿、了解并尊重别人的尊严的品质、了解生产及过程。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民主参与性、高度时效感、独立自主性和创新开放意识。

人格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人格既包括有内隐的心理特征成分,又必然要触及人类基本的行为方式”。它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的人类心理或行为特质。普汶在其权威性著作《人格心理学》中指出:“人格是代表个人在对情境做反应时,自身所表现出的结构性质和动态性质,即人格代表一种使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持久特性”。现代人格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对社会成员的必然要求,突出表现为动态的随社会发展而变迁的有别于传统的现代行为特征和思维品质,反映为现代社会成员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心理结构方面的特性,根据“人的现代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独立自主、公平竞争、惜时高效、乐观进取、求真务实、民主参与、开放创新等涵盖内在心态、情感和外部行为等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或特征。

二、现代人格的倡导与媒体的“塑型”作用

现代人格是相对于传统人格而言的。传统人格有勤劳、善良、温和、宽容、自强、刚健等积极因素,但同时又表现出克己、忍让、顺从的“奴性”,中庸、圆滑、保守、明哲保身的“智性”,易于满足现状的惰性,强调修身养性、谦恭内省、含蓄内敛而不善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的内向型性格和不重视沟通交流等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特征。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影响和西方文化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冲击,共同构筑了中国人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格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社会从传统转向现代、现代化建设远没有完成的转型期和发展期,反思传统人格,塑造具有独立自主、公平竞争、惜时高效、乐观进取、求真务实、民主参与、开放创新等意识特征的现代人格就成为一种必需。

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借助于一些平台来完成。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织学习等传统的常规渠道之外,大众媒体以其方便、快捷、日益增大的覆盖率和影响广泛而成为谁也不能忽视的公共平台和传播工具,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美国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对媒介应如何根据个体不同阶段的人格状态及主要诉求来确定媒介策略、实施有效的引导,从而实现对受众人格的积极塑造有深入的探讨。他非常强调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对个体进化史(或称社会化)的影响,同时强调,在大众传播发达的今天,媒介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

媒体具有的强大“塑型”作用在媒介功能的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已是不争的事实。传播学者喻国明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而这一信息获知的渠道依赖,势必要打上深刻的渠道烙印。显然,大众媒介在形成‘社会议题’、社会舆论乃至文化价值心态方面,无疑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大众媒体将通过新闻报道——主要是典型人物报道、社会生活报道、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等手段来完成社会赋予它的这一责任。

三、现代人格观照下的媒体报道表现

我国媒体历来有重视人物报道,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来为社会公众设立“参照坐标”的传统。媒体自主挖掘、选择的新人新事类报道,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对现代人格的培育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我国人物报道或涉及人物的事件报道的痼疾和通病。

一份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很能说明问题。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典型报道的主要问题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61%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类报道“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认为是“空话、套话多”;9%的受访者认为是“对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挖掘不够”;32%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典型人物的时代特色挖掘不够”。报道手段单一、内容刻板、缺少公众参与、偏离现实生活,都使人物报道的实效离现代人格的要求相去甚远。

四、媒体现代人格塑造职能的重建

媒体人物报道中这些需要反思的问题,对如何理解和设计报道现代人格的议题、重塑现代人格的丰富内涵,在内容和形式原则上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人格的报道设计上,媒体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正确理解现代人格的丰富内涵,在人格典型的表现上采用多样化手法来完成“塑型”。可以通过人物报道来完成,但也可以依托日常报道、事件报道来间接完成,包括用新闻评论的引导来促进完成。二是在人格典型报道中与多元化要求相应的反模式化、反雷同化,突出人格的个性和多元共存。三是关注冲突、关注人物命运,在人物的成长和经历中完成对社会原生态的描述,在社会的环境中完成对优秀人格的诠释,使人格典型富于现代气息。四是人本原则。还典型以本来面目,以情动人,关注细节,真实再现场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人格特征,使人格典型具有真实可感性。五是个性化与生活化的语言。大胆使用符合平民风格的生活化语言和表现人物特点的个性化语言,摒弃官腔和表扬稿口吻,还原人物语言本身的质朴和生活气息,突出生活本身的幽默感、人情味和自然情趣。六是采用客观、中立、平衡的手段,允许不同的人格特征共存,避免孰优孰劣的争论,在报道中发现、发展、丰富人格报道的方式,在实践中推动它走向成熟。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瓶颈约束,现代化的进程也因之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等的同时,构建开放、民主、高效、自主、创新的现代人格,全力推进“人的现代化”更加重要。这不仅是大众媒体的议题,也是现代化进程中所有行业和公民应该关注的共同命题。

上一篇: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走势 下一篇:戏曲中民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