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势美元贬值策略,人民币怎么办

时间:2022-10-29 02:44:29

面对强势美元贬值策略,人民币怎么办

汇率制度是一国金融制度,特别是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从表面看,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外价值的体现,但从本质上看,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汇率稳定是经济稳定的条件,是金融稳定和安全的基础。而货币基础在经济,但货币影响在责任,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成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界瞩目的焦点,这说明人民币作为货币的信誉在某种意义上的影响,已超出我国的经济实力。人民币汇率机制智慧性的改革,正确处理了钉住美元汇率和相机抉择之间的两难选择,不仅对国际金融汇率制度改革具有启示意义,更对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但面对欧元和美元的竞争,我们尤其需要思考人民币延伸的国家利益、国际关系以及国际竞争挑战等重要因素。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加快的趋势下,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愈加引起世界关注,不仅外国投资者急于进入我国金融领域参与经营或投资,不断推出各种合作意向和投资倾向,积极参与我国金融改革,尤其是我国金融规模效益日益引起国际金融界的瞩目。一方面体现在我国金融机构排名的地位和影响,其中包括我国银行总资产达到50万亿元,股票总市值、外汇储备数量、金融资产规模等许多数量规模影响扩大;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价格上涨性,其中包括货币、股票、上市公司以及价值回报率等等,进而不仅带来我们自身的成就感与自满,更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责任与义务的要求。

因此,如何理性看待我国金融规模问题,是关系到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前景的方向问题,或者形成因自满而导致的金融风险防范不力的严峻课题,亦或是因警示而促进的金融风险规避和防范的有效进展前景。如果从长远角度看,后一种态度是值得引起重视,并认真对待的大事情。尤其是从我国和谐社会总目标和方针看,我国金融规模与金融质量的“不和谐”已经明显存在,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以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的金融安全。尤其需要反思我国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当前的“尴尬”或困难局面,吸取贸易数量引起的国际竞争压力、国际矛盾弊端以及国际舆论指摘的教训,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国家金融信用和信誉。

金融规模是金融质量的基础,但金融质量是金融规模的“温度计”,“过冷”或“过热”的温度显示将是金融安全的“风向标”,不仅需要政府调节,更需要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竞争力的支持。特别是银行业和金融体系应转变过于追求规模的增长方式,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强化利润和损益成本意识,建立有效的综合经营模式,强化能力与水平管理,淡化和消除官员化管理组织模式,以市场收益和损益进行管理考核,而非简单指标业绩的宏观考核。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金融规模并不值得“沾沾自喜”,而需要抓紧时机、把握方向成为金融质量大国,全面体现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而从人民币汇率角度看,我国针对美元强势之下贬值的应对之策在于:

短期(1―3个月),内部“以动治乱”,外部“以静制动” 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应掌握在7.6元左右的水准,一方面是考虑香港与内地“一国两制”特殊性和投机性,另一方面也是考虑我国汇率改革进展与国情。这不仅可以改变国内预期惯性,尤其需要“搅乱”国际预期惯性,打消人民币升值预期要突出强调自我压力、自我问题,以出口企业利润下降、结构失衡或外国贸易争端和制裁的论点和表现,给自我汇率释放调整空间和升值压力。人民币单边升值或大幅度升值不适合我们的国情和国力,也有违于国际趋势。我们不需要自我坚强抵抗,而需要外国理解和了解我们的压力和困难。同时面对外部不明朗或急剧动荡的价格、体系局面,我们应强化内功,减少不必要的外部表现舆论和压力,以提高国内市场产品质量,改进改革的弱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资金支持度和资金使用效率。另外,选择恰当时机和地点分流资金压力,解决资金结构问题,注重回收和回报,简单产品多投、复杂产品少投,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和风险,面对自我金融发展阶段,选择合理的投资工具、地区和方向。

中期长期(4―6个月或1―2年),内部要规划战略,外部要讲究策略 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应掌握7.2元―7.4元的汇率基点,甚至实行7.0元左右的完全自由浮动,前提是市场产品充裕、机构作用市场、监管机制有效。中期宜采取灵活性机制,采取结构性改革策略,促进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增加浮动区间,或改革机制设置。如果外部动荡激烈,也可以以西方建议的机制改革,变动选择汇率方向。长期需要彻底改变制度、机制,加快市场化、国际化,特别是效率化的体制,尽快实现汇率和管制的自由化和国际化。

(作者为中国银行总行研究员)

上一篇:中国餐饮为何缺少“巨无霸” 下一篇:A股市场前景展望:估值“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