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时间:2022-10-29 01:05:55

浅谈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26-01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向上的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校而言,教学生学会做人即立德树人是德育工作的目标所在,德育工作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其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的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能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熏陶、吸引、团结校内所有成员,通过激发每个人对学校的真挚感情而把校园和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校园内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理解、包容的群体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活动,使校园文化成为开展思想教育且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新载体,并从而引导他们在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努力拼搏。这种教育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和暗示渗透。

2.行为的约束功能

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制度的直接约束,即学校各级各类组织的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二是校园文化氛围的间接约束,即通过校园风气和舆论而形成的潜在规则,是学校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通过创造一致的精神气候和融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从心理和情绪上的自扰和相互摩擦,减少内耗,协调人际关系,使个体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3.实践的促进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能将学生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各种实际工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走向社会胜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情感的陶冶功能

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现代先进的设施装备、井井有条的校园秩序、品高业精的师表形象、求实进取的敬业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我们不仅要重视教育的结果,更要重视教育的过程。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生命需要和现实生活,真正引导学习者去经历、体验、感悟和反思,让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这些熏陶虽然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但它也是深刻的沁人心脾的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功效,其教育功能是难以替代的。

校园文化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德育功能,但这些德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设计、营造、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达到有机统一,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和缩影,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性,设计和采取多样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4)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这一层面表现在:一是学校目标,全体员工一致努力、为之奋斗,逐步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成为学校工作的凝聚点;二是价值观念,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学校内评价人与事的价值,评价成功与失败,成绩与缺点的观念和标准;三是精神作风,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同化、培育师生员工的这种精神作风,来推广学校的行为规范,发挥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四是校园礼仪,在学校目标、价值观念和精神作风的指导下,形成学校文化传统形式是礼节、仪式化的价值观念。比如:互致问候、升旗仪式,、颁奖仪式、穿校服、戴校徽等,都能激发和强化师生的文化意识,使大家受到浓烈的情感熏陶,产生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

(5)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包容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强化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健康地成长。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合理地体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人们在生活学习中,能感受到宽松、和谐、生动和富有情趣的氛围,又能感受到严谨而合乎人情的校园风气,以使校园形成全方位的良好教育环境,用这种情境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和训练,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发挥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浅议“生活化”初中语文教学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龄患者实施舒适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