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10-29 01:02:54

校企合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选择。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问题 建议

1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面临问题

1.1 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有待创新

透过校企合作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发现,校企合作是以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在当代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也是国外合作教育理念在中国工学结合式的再创新。各国对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叫法各有侧重,美国称为“合作教育”,英国称为“三明治教育”,我国则称为“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执行主体是学校,是学校主动为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单位服务;合作教育的执行主体也是学校,是学校要求企业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服务;而校企合作的执行主体是校企双方,是双方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而进行的合作。”2010年,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是校企合作”,或许这与当前对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及合作主体认识不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校企合作的目的有待进一步明确

产学研合作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教师是主体,学校是主导;合作教育的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学生是主体,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是主导;而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学校和企业是主导。那么,校企合作时的受益者是学生、教师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企业在岗员工。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在校企合作时,把合作内容仅局限于解决毕业实习问题,而企业也往往把校企合作作为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另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的学校认为自己只需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企业则认为只须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从而出现了一种学校重理论学习、轻顶岗实习、技能实践,而企业则重技能培养、轻理论学习的情况。

1.3 校企合作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校企合作具有涵盖广泛、操作性强、目标明确、主体多重、受益面大、实施载体丰富等特点。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中,不论微观上双方的具体合作内容,还是宏观上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或者是校企间弹性学制的建立等大都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高职院校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合作也主要停留在企业提供项目支持、定岗实习、实训基地等浅层次的合作层面,明显呈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因此,校企合作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合作的形式虽然多样,但这些合作大部分停留在一种低层面的合作,例如,“订单”培养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本位的观念,这种观念很容易导致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和主体地位,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 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建议

2.1 加强理论研究,为校企合作提供理论指导

理论与实践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经常强调的是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却往往忽视理论对实践的‘超越’,并因而在强化实践意识的同时却弱化了理论意识。”作为一种国外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在中国高等教育具体的开展和应用过程中,其内涵、目的、内容、形式、主体、路径、载体等都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如果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往往会缺乏明确有效的路径。我们必须寻求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整合统一和双向互动。我们需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在实践上则应把校企合作理念融入到整个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中。

2.2 加强政策引导,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关于高职教育,国家制定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支持政策与鼓励措施。例如: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不过,就目前校企合作开展的实效而言,政府的指导力度和政策导向作用仍需加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要想得到更深层次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除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外,还需要政府宏观具体政策的指导和微观切实可行措施的支持,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全社会的鼓励。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对校企合作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对学校与学生、行业与企业等主体的权利义务也没有进行具体说明,缺少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性政策与措施。因此,要尽快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督促各地制定具体实施条例,制定相应的减免税等优惠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协调校企合作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将国家对校企合作的支持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中。

2.3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校企双方合作的能力

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并积极地加以探索,但由于高职教育整体的发展时间较短、专业设置不尽合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实训条件不完备、科研能力较弱等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企双方深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的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往往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人才培养的长远观念,甚至不愿与职业院校进行长期的深度合作。因此,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校企双方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校企双方要根据校企合作对教学管理和生产实践的实际要求,不断完善教学与实习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考核系统,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质量保障体系和信息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池云霞,梁艳清.高职教育校企结合的深层探索[J].职教论坛,2006,(08).

[2]王士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3]陈芳柳,陈莉平.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2).

作者简介:樊保臣(1965-),男,吉林农安人,吉林工商学院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美丽台湾美丽京沪 下一篇:圆梦故乡 延续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