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时间:2022-10-28 11:39:59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出现,并随之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它将全球经济形成了由众多国家所组成的立体经济网络,使之成为提供市场发展潜力和导致风险的“双刃剑”,也加速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早已传入中国,但在实践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开展,应树立和培育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实现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更要承担对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一、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产生的诱因

20世纪初,面对单个企业家越来越难以解决社会剧烈变动中涌现出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公众希冀拥有实力的企业介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由于当时传统自由经济学理论占居主导地位,法律也不鼓励企业承担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的责任,致使企业社会责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不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引发国际劳工权益保护运动、国际环境保护运动及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等引发的全球伦理问题,并在多元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声势浩大的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才作为一股强劲的力量在全球引起巨大的反响。

产生于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严峻环境问题迫使他们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价值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克莱门茨在《植物演替:对植被发展的探讨》中提出了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全球每个区域的植物都经历了从幼小状态发展到复杂平衡的生态演变过程”。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关注的全球性话题,发展中国家因片面追求GDP数字的攀升,反而忽视了环境污染。直至欧洲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严重破坏了瑞典的许多湖泊,迫使他们聚集到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环境问题才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经济全球化在提高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全球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消耗等严峻的问题,致使环境保护运动趋于国际化。针对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环境危机,我们不仅要问:谁是造成环境危机的罪魁祸首?谁来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各种报告表明,富裕国家在全球能源和资源消耗比例超过了75%,并制造了大多数的工业废弃物、有毒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发达国家理应为当今的环境问题承担大部分的责任,他们不仅没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反而将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国际环保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社会公众普遍意识到解决环境危机需要齐心协力,不断深入探索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源,制定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希冀为全人类创造绿色的生活环境。

现代化的大生产导致消费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致使消费者更关注消费品的质量和交易的公平性等。由于资本家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创办企业之动机,丧失良知的资本家会不惜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做非法的事情,使彼此关系逐渐恶化,而消费者从维护自身权益出发,必然会与他们进行斗争,消费者运动应运而生,从自发的维权运动演变成有组织地运动。经济全球化使商品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等,虽然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给他们的维权带来一定的挑战,即使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消费者维权具有某些相似性,各国也在互相借鉴经验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屡禁不止。伴随着消费者阶层的逐渐兴起和维权运动的日渐成熟,消费者运动涉及的领域逐渐拓宽,消费者的维权呈现国际化的趋势,维护消费者权益国际公约的相继出台,使消费者维权向国际标准化运动发展,并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和国际消费者联盟的非政府组织,增强了消费者维权的力量,也加速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开展,其导火索为美国著名牛仔裤制造商Levi―stauss的海外工厂在类似监狱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年轻女工的事实被曝光,在公众中成为了“血汗工厂”的丑恶形象。他们为了修复良好的企业形象,采取了从具有“自我约束”的企业内部生产守则到“社会约束”的外部生产规则,并将其内化为企业的道德准则。联合国也提出推动“企业生产守则运动”的《全球契约》,从而扩大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进展及应对

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分公司,使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资方试图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强度等方式实现对超额利润的追求,而劳方试图实现体面的劳动,双方在博弈中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致使侵害劳工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跨国公司出于商业性质制定了具有内部约束力的“工厂守则”,因外部约束力的缺失使劳工权益的保护收效甚微。社会责任认证的国际组织、NGO等也相继登录中国,迫使他们开始接受具有外部约束力的社会责任检查,加速社会责任运动的同时,也对保护劳工权益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三方协商机制在权力和利益的驱动下依靠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调整劳动关系,但存在着政府的越位、雇主组织的善变以及工会的脱位等问题,尤其我国工会还存在畸形的状况,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权益维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先污染后治理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及低碳发展的转变。1972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燃料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唐克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说:“我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 ,这种说法主要缘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和企业关注的是如何将经济蛋糕做大,反而忽视了环境污染。直到严峻的环境危机影响到国民的正常生活时,政府才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同发达国家一起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我国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已经从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三位一体”发展到十的“五位一体”,说明企业追求经济的增长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显示了我国政府在保护环境中的决心和魄力。我国消费者运动兴起较晚,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分别于1979年和1987年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和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1994年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消费者维权有了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上一篇:新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下一篇:6亿美元,滴滴出行获中国人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