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10-28 11:06:32

浅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中共第十六届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在当前价值观取向复杂化和多样化宏观背景下,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成因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变革活跃期,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荡,这些都给处于社会认识相对不成熟的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表现出重实用、轻基础;重技术、轻人文;重物质利益、轻精神家园;功利色彩强,社会理想弱的特征;在价值观领域呈现出传统的和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等观念同时并存,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与判断难度增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阐发,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和蓝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有思想到行为的有机统一整体,它分别从指导理论、奋斗目标、精神支撑、道德准则上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指导,它可以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价值信仰、崇高的价值理想、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价值规范。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创造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知识更新快。因此,政治课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加强培训和学术交流,要掌握新知识、了解新『青况,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一支敬业奉献、精通业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以课堂为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育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着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述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各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不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等“三进”工作。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接轨,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劳动观念,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渠道。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家园,它影响面广、渗透性强、吸引力大。大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洗涤人的心灵,依托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校内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5、建立校园网络教育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依托校园网,建立红色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咨询等专题网站,提供资源丰富的信息检索,使大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理论经典、历史名作、优秀民族文化作品,用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增强大学生的是非鉴别力和道德判断力。

6、挖掘先进典型,彰显榜样的力量。邀请成功人士、英雄模范人物、老红军、优秀毕业生等开专题讲座、座谈交流。一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当年革命先辈、英雄模范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从而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他们生动的感人事迹有着很强的示范性和感染力,能给学生以启迪和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律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农民工市民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互动关系研究 下一篇: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