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政策多管齐下 撬动农村消费市场

时间:2022-10-28 11:01:35

支农政策多管齐下 撬动农村消费市场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2007年GDP增长再创新高,增速约达11.5%,目前经济高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经济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不足为奇,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正是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国民实力和经济水平才大步跃升为亚洲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二元经济”遗留问题,城市化水平低、农村经济十分落后,而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好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将倍增,反之不然。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敲定“三农”

1982年1月,中央下发了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总结了当年推行的农村改革,但在四年后,中央一号文件关注重点便由农村转向城市。2004年,我国粮食供需缺口达3750万吨,一些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在阔别18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回归“三农”。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起步开局阶段,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从2004年到2007年中央连续发了四个一号文件,这四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并且一脉相承。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是“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这将是本届政府第五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十个涉农的一号文件。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成为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其核心内容便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约1.6万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3000亿元。但现实情况依然严峻,例如一些小型水利设施缺少维护,损毁现象严重,同时还有农业机械化推进等问题。而这些现状都构成了2008年一号文件起草的背景。

除此之外,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包括一些其它的农业政策。

2007年,农业部、发改委等部委针对农产品供给紧张等新情况,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例如,2007年中央财政拿出专门资金用于生猪补贴,2008年中央财政会继续安排25亿元扶持生猪规模养殖,补贴生猪良种的标准将从今年的50元提高到100元。

此外,还增加了对退耕还林农民的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这些政策将与已有的“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一起写入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按照增量和增幅“继续高于”的原则,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将再创新高,其中新增部分不少于520亿元。

“家电下乡”,地方和中央“二八”补贴

为扩大农村消费、推动农民消费结构升级,今年商务部推出了“家电下乡”的促销和补贴措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综合司联合的《家电下乡试点产品项目招标文件》显示,“财政部、商务部决定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此次“家电下乡”试点主要选择彩电、电冰箱(冰柜)、手机三类产品。试点地区农民只要购买指定产品,即可获得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提供的补贴,补贴金额约为售价的13%。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将由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

政策有望撬动2300亿的农村市场。商务部制作的“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显示,目前已有15家生产企业的197个型号产品和21家流通企业中标。根据试点地区的农民消费水平,彩电单价将不超过1500元、电冰箱(含冰柜)单价将不超过2000元、手机单价将不超过1000元。目前,该政策已在试点城市全面展开,2008年底前可望在全国铺开。

家电下乡试点将实施到今年5月底之前。家电下乡补贴产品是否能够保证真实销售、企业是否能够提供优质售后服务,需要地方政府加强监管,而核定和发放补贴资金的具体工作也在地方,因此有必要中央、地方联动,责任共担,共同推进。

当前我国的家电出口退税率为13%,因此家电下乡比照出口退税率,对农民购买试点家电产品给予13%的补贴,把对出口家电产品的优惠政策直接补给广大农民,对于扩大国内消费、减少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压力有积极作用。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将采取年初预拨、下年清算的方式,在年初预先将中央财政应负担补贴资金的80%拨付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落实地方应负担部分并预拨到县。在实施过程中,实际补贴资金如果超过预算,要求由省级财政部门先行垫付。这样既能避免超拨造成资金结余,影响财政资金发挥效益,也能保证政策及时到位。

相比城市市场,农村家电市场潜力巨大,“家电下乡”试点如能在全国推开,2008年,以县乡为主的中国三、四级家电市场容量有望达2300多亿元。

电脑数码有望也“下乡”。伴随着国家“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和推广,有专家预测,2008年,三四级市场的启动增长速度或会超出预期,将成为今年扩大内需的主角。

国内消费的支撑可抵消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家电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将在15%以上。随着试点的展开,“家电下乡”的范围将会扩大,不会仅限于目前的三种产品。届时,电脑、空调、数码等一系列家电产品都有望随着“家电下乡”的推行而进入农村市场,家电下乡产品的档次也会进行调整。这对于扩大农民对家用电器的消费、实现消费结构第二次升级具有重要扶持和引导作用。

增加“三农”信贷投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央行最近下发了2008年1号文件,要求央行各分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适当控制非农贷款。央行将继续对农村信用社执行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允许部分农村信用社提前支取特种存款。主要内容:

“三农”信贷,优于非农信贷供应。2008年央行优化信贷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扩大支农信贷投放。为此,下发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春耕备耕增加“三农”信贷投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落实从紧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央行各分支行应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对辖内金融机构的贷款规划指导。同时,注重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按照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积极增加支农信贷投放。

为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央行将对中西部地区和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调增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支持其加大支农信贷投放。央行要求各分支行要根据辖内实际情况,加大支农再贷款额度调剂力度,将支农再贷款集中用于春耕生产资金不足的地区。并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额度和发放时机。

此外,央行要求各分支行充分发挥再贴现工具的结构调整作用,对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营企业签发、持有的票据和农副产品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环节的票据,各金融机构应优先给予贴现。

农村金融机构继续执行相对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央行今年将继续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缩流动性,但这一调控方式将不会对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影响。

在实施与一般商业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央行将强化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继续对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执行比一般商业银行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此举有利于保证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的资金充足。

除继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外,《通知》还规定,部分农村信用社可提前支取特种存款,增加春耕旺季信贷资金来源。对已办理特种存款,同时涉农贷款比例较高、支持春耕资金不足的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其增加支农信贷投放的合理资金需求,提前支取特种存款,并按其实际持有期限对应的特种存款利率标准计付利息。

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根据《通知》,农信社要在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加强经营管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对于农信社的改革原则,央行提出,要坚持市场主导,稳妥推进辖内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农村信用社股东和法人的自主选择权,防止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农村信用社兼并重组,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市)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

《通知》指出,将为农村信用社加入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汇划、汇兑困难的问题。对涉农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农村信用社,支持其优先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扩大支农信贷资金来源。

《通知》还要求,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以办理大额存款协议的方式将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使用。对邮政储蓄返还的资金,农村金融机构应集中用于支农信贷投放。

推进直补“特惠制”变“普惠制”

现行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惠农政策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仍存在资金总量不足、补贴范围小、补贴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分散、激励效果低等问题。

2005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2975亿元,粮食直补、奖励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仅占7.7%,合计不超过230亿元;而用于粮食和棉花流通环节的补贴仍占很大比重,类似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缺乏透明度,补贴效率低下,农民受益较少。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补贴结构,不断增加直补资金量。

进一步扩大农民直接补贴规模和范围,使直补的“特惠制”向“普惠制”推进。在直补方式上,既可考虑不与产量挂钩的直接收入补贴,也可考虑与产量挂钩的直接补贴方式,还可考虑选择某些对增效增收作用明显的生产环节进行补贴,如良种、机耕、机收补贴,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补贴等,以改进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补贴向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倾斜。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农业高科技的创新,如设立农业新品种、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基金,采取贴息的方式引导金融部门或企业投资农业高新技术;建立全球农业高新技术信息网;以股本投入的方式,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资本金支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直接科研资助等。

扩大补贴政策范围。在原有分项补贴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诸如退耕还林、禁牧休牧生态补偿机制,农业灾害保险制度,农业和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补贴政策,农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等。

尽快制定农业补贴条例。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补贴政策法制化、制度化,通过法律法规对农业补贴预算予以硬性约束,加强和稳定农业补贴政策。

上一篇:优先发展教育 体现民生之本 下一篇:“大部制”推动“公共行政体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