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应坚持行政为“民”

时间:2022-10-28 09:16:02

群众路线应坚持行政为“民”

“民”,是指普通百姓;“人”,是指特定的少数人,甚至可能是某一人。很多时候,民指责官行政为“人”,而官则理直气壮地辩驳自己是行政为“民”!

据报道:几乎在一夜之间,供应河南省三门峡市区的豆腐除一家“虢都坊”外,其他的近30家作坊被“一阵风”吹没了!这立即引发豆腐市场的恐慌:零售价从2元涨到3.5元!不仅价格高,销售者也一改往日的热情,你如果抱怨豆腐质量差或想还价,他们就会冷冰冰地甩来一句:“别说那么多,不买拉倒!”(相关报道见本刊2013年8A《“毒豆芽”引发的豆腐乱象》一文)

据了解,三门峡市城区约有40万人,就是10余万个家庭,如果每天1/10的家庭吃豆腐,且不说起早抢豆腐的身体劳苦,也不说看人脸色的精神痛苦,一想起要为吃1斤豆腐多付出1元或1元多钱,他们就心有不甘!本来,在2元1斤的豆腐里,就包含了全部成本及合理利润,这平白涨出的部分显然是“虢都坊”凭借着对豆腐市场的实质性“垄断”而获得的暴利!也就是说,一阵“行政风”就把广大百姓腰包里的钱刮进“虢都坊”了,这是行政为“民”还是行政为“人”?

原来,这次“豆腐风波”的导火线是“毒豆芽”事件。7月15日,北京一媒体刊发了“56万公斤毒豆芽流向餐桌,三门峡湖滨区批捕8名犯罪嫌疑人”的报道:从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10日被举报查获,张民照等人在三门峡市湖滨区租了16间厂房,非法添加豆芽无根素、漂白粉、速长剂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销售毒豆芽达56万公斤。这一报道使三门峡人震惊甚至愤怒,行政机关随即对豆腐作坊进行大清理,真可谓“豆芽有毒,殃及豆腐”。

这次事件暴露出行政机关的三大弊端:

其一,该作为时不作为。为人民办点儿实事是行政人员的本分,而菜篮子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官员更应该两眼紧盯。比如“毒豆芽”事件,从非法生产到案发长达15个月,有关执法部门却视而不见,非要等到外地的媒体报道了,才想起来出手打击。无论这些制毒者受到怎样的惩罚,三门峡人吃进肚子里的56万公斤毒物却是吐不出来的,留在体内的毒素对他们的健康与生命会有多大的危害?谁也说不清。要是行政官员早点儿负起责任来,还会有如此后果吗?

其二,随意乱刮“行政风”。本来,行政人员就应该时时瞪着警觉的双眼,对危害国家利益、百姓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而有些地方的行政官员则不然,平时只管闭着两眼睡觉,当被呼声惊醒时,就装出一副“人民保护神”的姿态,来个一刀切式治理。结果,受伤害最多的还是老百姓。

其三,人治取代法治。“毒豆芽”事件暴露出问题,三门峡市政府对全市的食品作坊进行一次大清查是必要的,但清查的主要目的是看食品作坊的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而不是一概取缔。此次“豆腐风波”,执法人员在豆腐作坊里并没有检查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是“他们生产豆腐的环境太差,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既然如此,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达标?带着这个疑问,一些作坊主来到三门峡市政府办,请求政府给个标准。谁知接访人员却说:“标准没有,你们整好了或者盖好了新作坊,先找湖滨区食安办的杨某认定,他说行就行。”原来,行政人员执法的依据,却在某人的嘴上!政府不出标准,作坊主只得“跟着感觉走”,竭尽全力整改,并不时去食安办请示。请示的结果是:“你自己要是感觉差不多了,再叫我去;如果验收不上,你接着改。”

清人郑板桥有首题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而今的“州县吏”若能多听听“民间疾苦声”,百姓就不会吃进那么多毒豆芽,也不会此毒未了再受伤害。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开展,远的就不说了,除了豆芽,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里究竟还有多少毒物?三门峡的这次“行政风”会不会在异时异地重刮?这才是令人深忧的!

上一篇:柳江牧业:高端品牌鸡蛋引领者 下一篇: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课程中教师角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