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中获取语文的营养

时间:2022-10-28 08:55:14

从自然中获取语文的营养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是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源泉。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好吸引着孩子,引领着孩子亲近大自然,孩子们就会在自然美景中充分开动心灵的机器,好奇心得到激发,整个心灵与周围世界产生亲密互动。沉浸在这种快乐的状态中,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把握加深了,也成长了。

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春天的翠绿,夏天的火红,秋天的金黄,冬天的雪白,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那天空中的大雁,河里的小鱼,蓝天上漂浮的云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只要打开这本书,孩子们就会通过观察、发现和探索,从中培养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

春天已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人们都脱去了厚厚的衣裳,换上了轻翼的春装,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树都换上了绿色的外套。古人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踏青的好时节,因为这时候大自然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内在的生命力正在焕发,正在为生命中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

然而,现在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已经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了。生长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留守学生较多家庭文化氛围较差,没有人去引导他们,即使生长在农村也无心感受自然。他们课后的时间大多是看电视或上网吧。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记得2011年我教七年级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一句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类似情景,结果全班四十五个同学鸦雀无声,过了好几分钟,只有杨建同学说类似的现象有很多,例如他逃学的时候一个人在堆坡上漫无目的地转,四周寂静极了,只听到小鸟的叫声;春天的时候他一个人睡在堆坡上晒太阳,听到潮河的水流声,那也是逃学时的事;还有夏天的中午他妈妈爸爸都睡午觉了,而他一个人去树林里捉知了,四周很安静;在有月亮的晚上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做游戏,有时能听到远处传来小狗的叫声;还有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片稻田,他经常听到青蛙的叫声……经他这么一说,全班学生才有所悟,但是想说出自己的感受的几乎没有。这一幕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同样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为什么只有一位学生能说出这么多,而其他学生却没什么可说的呢?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逃学,他说:“在学校感觉就像坐牢一样,老师不怎么管我,自己又不想学,在学校要待那么长时间,宁愿在外面瞎转也不愿去上课。”杨建是一个活泼、好动、贪玩的学生,他在小学的时候就经常逃学,常常是觉得实在无聊才去学校,在这期间即便是有一点点风吹草动也引起他的注意。而其他学生就没有这样的经历,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妙。

“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春游,真希望学校能组织我们一同去户外游玩”,上初三的潘红红说。这也是我校多数学生的心声。我询问了我们班的学生,几乎每个孩子都想和同学们去踏青。说到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春游,我们学校的领导也曾说过,一方面学校负责外出春游的师资力量不够,无法确保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对发生意外的责任界定不够明确,一旦有意外发生。学校便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承担春游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叙述他和学生的野外生活:“每当学年一结束,我就跟孩子们一道去远足旅行,去田野、森林、河边旅行。跟孩子们一起在南方晴朗的星空下宿营,架锅煮饭,述说图书内容,讲传说和童话故事。这些对我来讲,是一种幸福。”那种幸福也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他亲自带领学生到校外去观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亲历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眼下,组织学生去春游,安全问题成了学校的“紧箍咒”。我认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中小学生春游应当大力提倡。春游是孩子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只要认真做好安全预案,强化安全措施,不安全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能一同随行,由每个家长负责2~3个学生的安全,这样一旦发生意外,就有负责的当事人。

养是育的物质基础,育是养的目标导向。目前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和知识,而是一颗感恩的心和对大自然的认识,为人师的在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时不要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所以老师要经常给自己充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要学习一些关于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有关知识,并把自然知识传授给孩子,引领孩子认识生命,和孩子一起成长。

应引领孩子多亲近生命、亲近自然,不要给孩子的学习施加过多的压力,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走向原野,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由飞翔,不能让孩子的生命历程与自然界的生命隔绝。教师要趁着孩子还没有完全长大,带着他们走向大自然,认识大地,热爱大地,这样他们的心胸就会宽广如大地。

我们应让课堂吹进大自然的煦煦清风,让我们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在青山绿水之间亲近自然,强健体魄、放飞性灵。

上一篇:如何构建快乐课堂 下一篇:让每位学生都像花儿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