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心得

时间:2022-10-28 08:49:31

老年人用药心得

进入老年后基础代谢降低,细胞功能下降,体脂增加,肌肉萎缩,水分减少,骨密度降低;内脏器官功能随年龄的增高而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咀嚼力和胃肠道功能减退。现对老年病人的用药总结一些规律和心得。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的机会增多,服药种类也比较繁杂。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应当引起特别重视,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和血流量减少,对一些药物的吸收延迟和减少。

老年人的脂肪相对增加,溶解在脂肪内的亲脂性药物就可能在体内蓄积。老年人用药的剂量和给药次数较青壮年人应相应地减少,才能使血内游离药物保持在合理的浓度。

老年人肝内酶活性降低,肝血流量减少,导致药物在肝内代谢速度变慢,使药物在血液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药物最后大部分经肾排出体外,肾脏代偿能力已下降的老年人,药物经肾排出的能力下降,而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

老年人健康状态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老年人患多种疾病,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容易出现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药物间协同作用,或出现拮抗反应而使药物效应减弱或消失。

注意慎用药、忌用药

总的来说,由于大部分老年人体质差、新陈代谢比较缓慢、身体机能相对低下等特点,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慎用药、忌用药等。

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等常用中草药。大部分老年患者认为,中药特别是中草药没有不良反应,因而盲目大量使用中草药。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麻黄中的生物碱有中枢和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并用时要注意。要减少大黄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一旦使用,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并注意煎药方法与时间,否则可引起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五先后”

先取食疗,后用服药。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手段,最后选择用药物进行治疗。

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大多是由天然药物或简单加工而成,比如中药炮制,就包含对有毒的中药进行“去毒”或“减毒”的过程。中药的方剂组合或煎药方法中,也含有减少毒副作用的考虑。经过炮制后的中草药的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很多。另外,中药的治疗具有均衡性。西药的药理作用是单方面的,如降压药,在药力范围内只有降压作用;而中药则不然,在降压至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降了,甚至有些降压药会起到升压的作用。

先从外用,后以内服。为了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尽量不用内服消炎药。另外,针灸、推拿、按摩、外敷、各种光波治疗等,也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验证,有些时候具有内服药没有的独特疗效和方便之处。

先用内服,后用注射。针剂通过静脉血流向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而内服药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先到达肝脏,在肝脏进行解毒、分解、重新组合等过程后进入心脏,再输布到全身各处。在这一过程中药物的毒副作用或刺激性大大减弱。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先用成药,后用新药。新药、特药一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不良反应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忌重复用药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大大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能力差,所以药品的有效成分利用率较年轻人低60%~80%,而不良反应产生率要比年轻人高出2~3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合理用药,才能达到用药安全有效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老年人在用药上存在许多问题,包括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当及重复用药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因是缺乏对用药的认识。所以,普及药学知识、加强用药安全知识,是摆在我们药学人员面前的首要课题和艰巨任务。

减少用激素类药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临床作用较广泛,在一些疾病的过程中和临床情况下,单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决不意味着激素可作为一种特殊药物不经选择地任意应用。尤其对老年疾病,用激素时更应慎重。其原因是:①老年人在增龄过程中可出现骨密度降低。老年人本有生理性老化的骨质疏松存在,加上激素有致骨质疏松的作用,常可造成骨折或骨坏死,以及肌萎缩所致的肌无力和疼痛,对于绝经期的妇女更易发生。②老年人肾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肾窦内脂肪增加、间质纤维化增加。肾小球透明变性、硬化、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也有脂肪变性及透明变性,再吸收能力降低。③老年疾病比较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等,应用激素都可诱发或加重其病情。激素可引起钠水潴留,使原有的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可促进糖元异生,对抗胰岛素作用,抑制葡萄糖冲击时的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和糖尿,从而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恶化。

因此,对于老年人的疾病,治疗时尽量不用激素。倘若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使用激素确有解救作用者,也只可短期用之,但一旦危情度过,应立即减量或撤除,以免导致严重危害。

上一篇:临床中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下一篇:细菌耐药特点与抗生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