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初探

时间:2022-10-28 08:18:47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初探

当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智能化、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智慧旅游则成为具备丰富旅游资源城市不可或缺的亮点工程建设。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屈原故里等垄断性旅游资源。国家六部委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宜昌定位于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和中心城市,具有发展智慧旅游城市的优质条件。本文拟在调查了解宜昌本地智慧旅游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对策。

一、宜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缘起

宜昌的智慧旅游业发展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产生。宜昌智慧城市试点将经过3至5年的创建期,系统推进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市民卡推广和深化等11个“智慧项目”。智慧旅游建设工程是其中之一,是智慧宜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现状

(一)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优势条件

1.丰富的旅游资源。宜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西陵峡是长江三峡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闻名遐迩,还有屈原故里、昭君宅第、长阪坡、关陵庙和三游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1家,其中5A级4家、4A级14家、3A级17家。旅行社125家,其中全国百强社3家,5A社3家、4A社4家、3A社14家,出境组团社6家,赴台旅游资质社3家。有星级饭店5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30家。旅游客运公司15家,旅游客运车辆500台;旅游船公司7家,豪华游轮15艘。持证导游3508名。宜昌享有发展智慧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走智慧旅游城市之路,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推动宜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2.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和导向对一个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宜昌关于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市领导马学军指出:“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产业必须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建设集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为一体的旅游信息化体系。坚持以游客为本,以强化互动体验为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突出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个基本功能,建设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把宜昌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旅游城市。”宜昌提出要以提升宜昌市智慧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分阶段推进“宜昌智慧旅游产业”建设,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智慧旅游之都。3.广泛的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化、散客化旅游时代的来临,自助游成为旅游的全新趋势。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自助游目的地范围极广,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日益凸显。智慧旅游将网人合一,实现旅游者深度参与、生命体验。因此,高效的自助游在智慧旅游环境下将成为未来宜昌旅游最受欢迎的出游方式。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必将进一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休闲体验。4.过硬的技术支撑。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宜昌具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已建立起了三峡云计算中心,绝大多数旅行社、旅游景点、宾馆酒店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广泛开展网络视频、微博、互联网社区、短信平台营销甚至线上虚拟旅游的体验式营销等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旅游城市营销系统建设和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日趋成熟。以秭归县为例,一是全力打造智慧旅游,建设全县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基础感知体系和文化旅游基础通信网络;二是成立秭归文化旅游信息中心;三是建设面向全县文化旅游企业、游客和公众的文化旅游行业管理平台和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建设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文化旅游WAP门户;五是全面拓展门户网站、手机、移动智能导览仪、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站、呼叫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等和文化旅游服务渠道。

(二)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

早在2008年,宜昌就已经接受了“智慧旅游”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在全省率先推出“旅游年卡”,这仅仅是一个起步。2014年,宜昌提出用3年时间冲刺文化旅游千亿产业,全市拟开工和在建续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33个,包括平湖半岛旅游综合开发、荆门山文化旅游城、关公文化旅游城等。三峡人家风景区全面实施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车辆调度、LED信息、电子门票和智能全景导游图等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了解各景点在任何时间段内的游客流量,并对车辆、人员等合理调配,保证游客的安全及游览秩序,对景区及周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监控。三峡大坝实施了自动化办公OA系统,近年来建立了电子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数字监控系统、GPS旅游车辆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新建的游客换乘中心,可实现游客自助购票打票,同时为游客提供了微信公众号,以了解景区相关信息或进行预约游览参观。景区可有效知晓当前的游客流量,方便安排出行。多数景区都设置有完整的游客中心触摸屏和液晶显示系统、景区标识牌系统和景点语音解说系统。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都建立了企业网站,游客可以浏览产品、在线咨询、自助下单,旅行社可独立开展网上预订售票业务。但受制于智能手机未完全普及、支付技术尚不成熟等多因素影响,宜昌市智慧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宜昌自然风光景点多位于山区,手机信号难以全面覆盖。对这样的景区来说,建立智慧旅游体系困难重重。智慧旅游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宜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的范围相对狭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宜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扩大全市网络覆盖率,使城乡都能实现无线和有线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建设水平,完善旅游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完善包括宜昌旅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电脑客户端在内的综合化的旅游城市营销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城市交通、餐饮、医疗等配套服务,为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提供优化的环境保障。重点建设好“导航、导览、导游、导购”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旅游体系,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旅游电子商务,打造一卡通旅游结算平台。

(二)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开发商、景区、信息通信行业等相关单位及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旅游城市信息化的创新活动,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网络不安全的威胁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宜昌市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宜昌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充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为进一步开展高效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三)加大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

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不仅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都要跟上建设进程。国家或政府政策的引导对宜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宜昌市要针对本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规划,出台相关政策,为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积极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为宜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创造有力的投资环境,提供资金支持。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旅游将成为现代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之一。智慧旅游城市的创建必将带来社会发展革新的连锁效应,它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出行方式等。宜昌与时俱进,创建智慧城市,发展智慧旅游,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条件创建智慧旅游城市,有利于促进宜昌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也是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题中之义、三峡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点,会成为带动三峡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

作者:胡晓玲

上一篇:城市建设理想路径选择探索 下一篇:早期保乳治疗对乳腺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