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产业园显集聚效应

时间:2022-10-28 08:13:21

北京文化产业园显集聚效应

2014年12月15日,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落地北京,此实验区经由文化部批复设立,是文化产业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如今将近1年的时间,其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升级为10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对整个北京的文化产业有什么带动作用?未来文化产业园会向哪方面发展?

“文创实验区采用了4种方式形成10个特色园区。”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在回复《经济》记者邮件中表示。

第一种方式是把老旧工业厂房进行改造。比如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798艺术区、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朝阳规划艺术馆、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都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在保留了原有工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打造出文化创意精品园区和基地。

第二种方式是把传统商业设施转型发展为文化产业。比如,位于朝阳区东五环的北影影视文化创新园,在改造之前主要是经营餐饮休闲业,后来转型成从资本注入、前期创意、筹拍融资、内外景选取及摄制、后期制作、展示传播、发行放映到影视衍生品研发等覆盖影视全产业链,聚集产业链内40余种相关细分行业的国际化影视全产业文创园。

第三种方式是把有形市场转型成创意空间,这是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把低端有形市场腾退,发展成文化创意产业。比如,在第十届文化博览会上备受关注的红庄・国际文化保税创新园。其前身是兴隆建材市场,现将其改造成为企业提供各种保税服务,加强国际文化贸易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地。据了解,其预计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

第四种方式是集体产业用地项目选择“高精尖”。比如,金田影视・传媒智慧产业园,其将被打造成以影视为主题的花园里庭院式的文化创意智慧产业园和影视全产业链精品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园更注重氛围的集聚。现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已形成了国际资源丰富、商务气氛浓厚、消费市场活跃、资本市场发达、高端人才聚集的核心区,营造出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在文创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朝阳区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承载区,预计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营业收入将突破2900亿元,约占北京市该产业收入的 1/4,预计全年形成区级财政收入近百亿元。”朝阳区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实际上,一座城市能否成功发展文化产业,带动文化消费,与其自身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从全国来看,北京的产业结构比较特殊,其第三产业贡献量早已占全市GDP的80%,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个背景下,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才顺势出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在全国是领先的。

2015年1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在对北京各区县文化产业园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园区内的文化企业仍然强调对空间的需求,但思维在慢慢转变,现在更倾向于共享。比如,一个企业可能即将上市,但其负责人仍然不愿意离开那个“工位”,因为在这个环境中不仅有很浓的氛围,还能省去公司处理后勤等其他与主营业务不相关事情的烦恼。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共享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园绕不开的特色之一。”梅松说,未来北京的文化产业园会继续做少而精,先设立一两个标杆,然后层次化发展。园区与园区之间也会打破行政界线,进行园区的整合。此外,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在市场的推动下将会自发形成。其中职住合一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即形成社区,员工居住的地方也是工作的地方。

此外,梅松表示:“现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GDP比重为13.2%,‘十三五’期间,将采用转型升级、政府适当引导、有序竞争的方式把这个比重再次提高。在资源方面,会有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来进行竞争,使文化走出去。”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在回函中表示:“实验区正在筹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理事会。下一步将联合京津冀三地重点文化产业科研机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资源和要素对接,进一步加强京津冀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交流和错位、协同发展。”

上一篇:笔歌墨舞神灵动天马虎啸凛雄风 下一篇:生命在钻进中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