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常规检验

时间:2022-10-28 07:25:13

浅谈血常规检验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08-01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也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因此,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人群,特别是检验人员,很有必要了解有关血常规检验的常识性问题。

一 何为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由于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常规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二为何要对血液进行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作为全身体检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例如:当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时,通常是感染性疾病所致;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时,是贫血症状;当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

另外还可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脾功能有无亢进、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所用的抗病毒药物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三 采集哪个部位的血液标本最好

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血常规检验准确结果的首要前提,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

采取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是用注射器抽取位于体表的浅静脉(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中的血液。末梢毛细血管采血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无论在那个部位采血,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是作为血常规检验用的高质量的标本的最起码的要求。各类文献均表明,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时存在着差异。如对60例参加体检人员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进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MCH、MCHC、PLT均有明显差异;末梢血各参数的CV值大于静脉血。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结论是: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应采用静脉血取代末梢血检测血常规。。因此,采集血液标本时,我们听从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四血液标本的抗凝处理

最原始的手血常规检验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效率低,工作量大。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血液细胞分析仪已逐步取代镜检,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将采取的抗凝全血注入5ml的真空采血管,摇匀后去掉密封上盖,将样本放到采血针下吸样,仪器显示结果后打印。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验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医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EDTA盐(EDTA-Na2,EDTA-K2,EDTA-K3)抗凝剂,因其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故最适合用于血常规检验。选准抗凝剂,还要注意抗凝剂的浓度和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关。EDTA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1.5mg/ml,如果血样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改变都会使血常规检验和血细胞计数得出错误结果。 这一点在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时尤为重要。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一般情况下,以1:9的抗凝血比例(即0.3ml的抗凝剂,2.7ml的血)为基准制成预稀释标本。

五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HCT代表红细胞比容。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比如:血红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异常,应注意查看是否同时伴有白细胞数、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数目异常,必要时应做骨髓穿刺检查,因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即“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分类是指计算上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变化。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正常成人WBC总数为(4.0~10)×109/L。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PL) 正常值范围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血小板减少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脾功能亢进,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检验人员熟悉以上常识,一方面是保证化验质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能从临床角度出发,有效地改进和完善血常规检查的方式方法。此外,看报告单时,由于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

上一篇:浅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下一篇: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