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式浅析

时间:2022-10-28 07:19:01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方式浅析

【摘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多元化考核方式,促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最多的知识,提高技能,毕业后,快速与企业接轨。

【关键词】课程考核 多元化 评价机制 综合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短,学生来源复杂,学生整体素质较差。传统计算机类课程理论加上机的考核方式,很难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即能对学生形成制约,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后进生消极倦怠情绪。因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是每个老师不断摸索追求的。

1.考核内容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以衡量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考虑,给与评定。参照以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其划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1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企业录用员工的标准,衡量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否符合工作岗位需求。专业能力考核,包括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计算机类专业考核目标主要依据为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1.2 社会能力。学生的社会能力,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包括学生的出勤,纪律,态度,学习参与性,语言表达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其中,学生的考勤应作为重点考核。良好的考勤,是企业对员工的第一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基础本身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又差,要保证学生知识的学习,必须保证学生学习持续不断,没有知识鸿沟。良好的出勤率,是实现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因而,考勤应该在课程考核中占有一定比例。对于特殊情况不能保证出勤的学生,除非其确实能够自学,达到知识技能考核要求,否则,应给予重修。

1.3 方法能力。方法能力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类课程方法能力的考核侧重于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这类能力的培养也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考核原则

2.1 阶段考核和综合性考核

2.1.1 平时成绩。学生平时成绩是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观察,引导,培养学生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取得进步。

2.1.2 期末成绩。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的程度,最终以期末成绩的考核来体现。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因其弊端逐渐被淘汰,然而,基于中等职业学生学习现状,完全抛弃学生理论考试,也不可取。扎实的理论学习,为学生拓宽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夯实基础。

2.2 多元化考核。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倡导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其中,学生的考勤有数据可依,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需自多方面才能给与客观的评定,这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2.3 分层考核。学生因遗传,环境,教育不同,学习能力表现也不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潜力,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表准。

实现分层考核,有效的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学院可以设置统一的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对学生的毕业成绩给与,优秀,良好,合格,不及格等四级评定。

2.4 证书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是学校和用人单位衡量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最直接的依据。以考促学,学生在考取证书的时候,对知识进一步的加深细化。因证书有不同层次之分,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有更高目标的追求,侧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5 竞赛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竞赛,选拔优秀学生,促进优秀学生间的竞争,激发学生潜力发挥,为社会培养胜任工作岗位的优秀人才。学院对于这类学生应该为其设定综合测评加分项。

3.实施细则

以百分制为参考,实施小组分工协作学习。每组6人,按班级情况分别选定优、中、差,各两名学生。对于三类学生总成绩要求分别不低于85%,75%,60%。

(1)考勤10分,对于所有学生,该项成绩不低于8分,特殊情况,需向任课老师申请加分或重修。

(2)平时成绩40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协作,沟通等综合能力。为避免教师个人主观对学生造成个人印象和促进小组间团队合作,实施小组协作分工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平时作业,实施累计加分。每一次作业由小组展示,教师给定分数,小组自评分数,小组互评分数,外加组长打分。增加组长打分项目,主要是因为,各组成员的表现,组长能够最直接的观察。

(3)期末理论15分,由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普遍对于理论学习兴趣较差,过高的理论成绩要求,使很多学生产生压力,厌学情绪,过低的理论又使优秀的学生轻视理论,难以发挥潜力。

(4)期末实践25分,计算机类专业,实践课程一般为上机考核。学以致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最终要运用的工作当中,学校非工作单位,但又要服务工作单位,与工作单位接轨的考核评定,最有效的表现就是其实践运用,故该项应该加权分值应该增大比值。

(5)教师评价(10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数评定,作为加分项目,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取得证书,参加竞赛。此外,教师应设定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为取得进步的学生增加进步分,鼓励其努力学习。

4.结语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课程考核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班级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考核办法,不盲目照搬。

参考文献

[1] 米聚珍.浅析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考核改革.华章,2011年22期

[2] 边巍.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期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从平凡到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