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程训练新体系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时间:2022-10-28 05:41:24

构建工程训练新体系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摘 要】工程训练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应用型人材培养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工程训练教学的新体系。通过工程训练新体系的构建,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训练;综合能力

工程训练是一门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课程,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现代工程已成为系统工程,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多环节构成。社会人才需求已转变为应用型、复合型。因此,迫切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而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即懂业务、善管理,又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法律意识。

目前,工程训练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毕业后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现阶段工程训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水平, 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工程训练中心,通过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科之间的渗透,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内容。使实践教学与真实生产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核心,并结合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探索了一条涵盖认识实训、基础实训、综合设计实训、科技创新实训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在工程训练的课程和项目设置方面,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形成适应专业特点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一、构建工程训练教学新体系

按照认识、实践、综合、创新,把整个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1、工程认识训练

通过典型机械结构展示、典型机械拆装、多媒体演示、工程认识展示长廊、典型产品控制分析、生产现场、ERP展示、PDM展示、半成品库管理展示等,普及工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通过机械结构认识、制造技术认识、控制技术认识、工程管理认识四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工程领域;初步了解工程中常用的材料、机械结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工程管理规则等;初步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经济的基本概念。

2、工程实践训练

通过材料成型、机械加工、机械装配、特种加工、电气控制、电子六个基础教学模块的实训,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内容的基础知识,讲授基本的操作技能及工程专业理念。通过学习工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体验工程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

在此期间,通过对学生各工种基础实习项目的全面实操训练,使学生对有关材料成形、电气控制、机械加工的一般过程及工艺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切实了解和熟悉各工种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养成严肃认真的作风,并培养和提高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经济观念、组织纪律观念等综合素质。

3、工程综合训练

它是现代工程训练发展到设计与制造并重的综合训练。是在简单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参与中心不同产品的加工制作。通过真实的生产实践,增加学生实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工程创新训练

工程创新训练又分为普及创新与高层次创新。在常规的工程训练中,重点工种安排了普及型创新。如数控线切割加工实训、钳工小制作实训,让学生自行设计、加工出自己喜爱的任意图形。使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发展个性。

在普及型创新训练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自选课题。结合学校确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械、电子创新大赛,及大学生课外创新等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创新实训场地及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较高层次的创新训练。完成科技作品制作和科研创新活动。学生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获得创新的体验,增强创新热情,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

二、拓展工程训练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结构特点,由原来的金工实习内容,拓展为现代工程训练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

1、材料成型模块(铸造成型、钣金成型、焊接成型、陶艺成型)

2、机械加工模块(车工、铣工、刨工、磨工、数控铣工、数控车工)

3、机械装配模块(钳工、装配)

4、特种加工模块(线切割、电火花、激光雕刻、快速成型)

5、电气控制模块(电器元器件识别、电机正反转、电气控制板、PLC控制)

6、电子模块(电子元器件识别、手工焊接、印刷电路)

7、科技创新与制作模块(科技创新、产品研发)

以上工程训练内容中,25% 为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按照从认识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认识规律, 形成连续完整的教学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树立大工程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三、营造真实的工程训练环境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是一个有着近60年历史的校办工厂,除教学以外,还具有完备的生产功能。实习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还是生产能手。

中心拥有自己的产品,将产品融入教学中,使教学与生产有机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参与工程训练的学生,不仅要完成常规的训练内容,而且还要进行体现综合能力方面的产品加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钳工实习过程中进行台钻产品装配,在车工实习过程进行台钻产品零件加工。真实环境的锻炼,增强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学生不仅学到了装配知识、产品加工技能,而且也从指导教师身上学到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小结

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是工程训练中心的核心部分。我校工程训练中心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工程训练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训练模块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目前,从通识层面上的工程认识训练入手,然后进入到专业基础平台的工程基础训练环节,最后进入到创新平台的综合制造训练及创新这一高级阶段的模式。通过实施、情况反馈,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工程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实践表明,工程训练体系构建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傅水根.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国大学教育,2004,7.

[2] 周梓荣,周建宇.构建新型工程训练体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2.

[3] 鲁墨武, 李笑梅. 构建工程训练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10,4.

[4] 王文忠,赵桂秋.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1,2.

[5] 于鸣 孙月梅 樊雪琴.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科技创新导报,2010,35.

上一篇:透过召回事件看我国纺织品行业应对技术壁垒 下一篇:浅析图书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