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成为构建教育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桥梁

时间:2022-09-01 03:34:04

大学应成为构建教育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桥梁

《大学的功用》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克拉克・科尔1963年发表的一部演说集,自问世以来产生了巨大反响,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为十余种文字,直至现在仍然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经常引用和参考的重要文献。克拉克・科尔在教育实践和研究中,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绩,被称作是美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设计师,《大学的功用》在他丰富的著述中仅是一部篇幅较短的早期作品,但它带给广大读者的启发和思考却非常持久和强烈。笔者认为,此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深刻认识大学的传统、准确分析大学的现状、敏感构划大学的前景,努力使大学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前进做出其应用的贡献。

一、大学具有与周围社会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传统,这也是现代多元化巨型大学产生的必然原因

科尔在《大学的功用》中对大学产生、发展的历程以及著名教育家的思想进行了剖析,提出在不同的时代大学具有不同的理想模式。在开始时它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群体――教师和学生的群体而出现,早期大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纽曼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理智的格调,培养大众的心智,净化民族的情趣,给大众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使大众热望达到固定的目的,扩充和节制时代的观念,促进政治权力的行使,以及改善私人生活的交往”。因此,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应培养学生“胜任任何职位,并容易掌握任何一门学科”。洪堡在大学教育中强调哲学和科学、研究、研究生训练和教授与学生的自由。现代美国大学的发展从吉尔曼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践开始实现突破,他侧重于建设具有很高学术水准的研究生院,改革专业教育,建立有影响的系,创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创办大学出版社和学术杂志,建立学术梯队,迅速增设各种课程。随后埃利奥特在哈佛大学将改革继续推向前进,他建立起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选修制,直到现在仍对大学教育产生影响。弗莱克斯纳提出的“现代大学观”则认为大学应“专致于追求知识,解释疑难,批判性地鉴赏成就和真正高水平的人才培训”,“大学不再是学生个人的需要,而是社会的需要”。科尔则认为不能人为地把大学限制在一个狭窄的框架中,否则就把大学的作用和功能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真正的现代大学模式应是“多元化巨型大学”,这一由科尔独创的名词比较准确地描绘出大学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大学的用处和功能,逐渐被学术界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这种大学模式“是一种充满矛盾的机构。它不是一个社群,而是若干个社群――本科生社群和研究生社群;人文主义者社群、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社群;专业学院社群;各种非学术人员社群;管理者社群。它的边界模糊,一直延伸到历届校友、议员、农场主和实业家――而他们又都与大学内部的一个或几个社群联系……”在多元化巨型大学中,这些社群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一个群体应该有一个灵魂……多元化巨型大学有若干个灵魂。作为一所学校,它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并经常同现在发生矛盾。它服服帖帖地几乎是奴隶般地服务于社会,它也批评社会,有时不留情面”。在科尔看来,多元化巨型大学得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它同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满足社会要求,发挥自身在探索新知、传播和考察真理、服务于先进文明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大学的功用》1982年版的后记中,科尔进一步指出社会正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化,然而“其它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大学最能保持原状”,自1520年始,西方世界建立的、至今仍以其公认的形式存在的机构有85个,其中有70所大学。这一关于大学持久生命力的论题是科尔对大学教育传统研究的深化,从对科尔教育思想的理解中,笔者认为,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变化同社会演变的方向是共同的,大学是社会演变的一部分;大学一直拥有一定程度的不受政治与经济控制的自;大学虽然经受变革的折磨,但它保持着稳定的自由,它的成员敢于为真理而献身;在认识事物、真理与谬误方面,还没有什么社团比大学学者社团犯的错误更少;大学为人类的利益和真理而服务,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关键的才智和道德影响的位置。

二、美国的教育现状说明政府与大学保持适宜的关系、大学适应国家的需要是自身快速、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美国现代大学独具特色的体系是在两次冲击下形成的,第一次是土地拨款运动,为现代美国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使大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告别纯粹的“象牙塔”,将“纯粹的智力与新的实用主义结成了成功的联盟”;第二次是二战后联邦对科学研究的资助,在国家防务和科学与技术发展中,联邦谋求主要大学的支持,提供大量的财政资助在大学建立各种科学实验室。第二次冲击直至现在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大学在联邦拨款的支持下,加快了发展步伐,成为高等学校中高水平和高效益学校的代表――研究型大学。科尔认为“作为高度分权化与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一部分的大学,可能仍是十分忠诚和十分欣然地来满足国家的需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学都在进行大量的零星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与联邦政府开始了一种自然的结合,形成一种卓有成效的联盟,因为联邦资助的经费非常巨大且具有吸引力,1960年,高校获得联邦政府约15亿美元资助,这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总运营中的一个主要份额。在15亿的资金中,三分之二用于大学的研究中心建设和研究项目工作,三分之一用于其它方面,诸如各种住房贷款、奖学金及教学计划等。这1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占所有大学科研经费的75%,占大学预算总额的15%,显而易见,大学科学研究的形式与性质深受联邦政府资金的影响。科研是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其水平真切地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学术声誉和人才质量,因此,“联邦机构提出科研机构,大学不必非要接受――实际上,大学通常是接受的。失掉教授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就是拒绝接受研究拨款”。由于联邦资助的经费数额较大,它又反过来影响大学自身的资金分配,从而间接规定着大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于是大学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通过联邦拨款,一批一流大学的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设备得以改善,教师质量得以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稳步上升……同时,联邦资助大学的科学研究对于满足国家的种种需要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变得更为强大,可以说,联邦拨款大学的模式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大学一直高举学术自由的旗帜,那么,它应该如何处理与联邦的关系?科尔明确地指出“真正的问题不是联邦的控制问题而是联邦的影响问题”。也就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联邦应该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工作中转变传统管理的观念,传达命令、分派任务、下发指示等行政方式不适合以知识创新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学工作。从大学的历史来看,其存在的时间可以超过任何一届政府,因此,它并不应该是

政府所独有的机构,而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虽然政府是国家的统治机构,享有过问国家一切事务的权力,但是对于大学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特质的“知识生产”活动不能随意干涉和控制,否则,大学和政府关系的不睦甚至对立,只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科尔将联邦对大学成功的影响称作“以微妙一的、缓慢积累的和彬彬有礼的方式使得自己愈加有力……联邦政府与联邦拨款大学之间的伙伴关系,在扩大科学思想和科学技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三、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承担重要使命。它必须在持续不断的变革中实现全部功用

在科尔看来“当涉及象现代美国大学这样处于不断变化环境中的生机勃勃的学校时,预言是要冒风险的”,但他还是勇敢地努力刻画美国高校行将面对的新变化、实施的新变革和承担的新任务。其中不少内容经过近几十年的社会实践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验证是比较准确和合理的,这也充分反映出他本人的学术水准和敏锐眼光。

科尔认为,二战后美国的巨大发展,几乎一半可以归功于民众获得更为优良的教育和更先进的技术,这些都是教育的产物,“历史上,知识在指导整个社会发展中从未象现在这样居于中心地位,知识产业起到了国家发展焦点的作用,而大学又是知识产业的中心”。硅谷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学科技园区的兴起正是这一论述最生动的注脚,大学不但为所有社会公众的教育服务,而且正在创造经济、社会组织的奇迹。科尔大胆地指出“大学中心有互相联合的趋势”,他认为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包容所有专业领域,没有一座图书馆、没有一门课程是完备的,因此,实验室、图书馆为了更好的利用,应该资源共享,优秀的学者群体也可以群集在一起创造更加富于创造力的环境,“只有科学的创造力才能提高科学的权威”。总之,在国家的、产业的和学术的多重作用力的影响下,大学必须对各种机会迅速作出反应,并随时准备适应新变化。围绕这一思想,科尔对于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为教师提供合理的环境、扩大学校规模、转移学术重点、介人社会生活等大学管理改革问题发表了观点,但在他看来,大学改革的关键之处还在于校长。这是由于兼具“多元”和“巨型”的特点使得现代大学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它急需新型的协调人式的校长,这种校长是“领导者、教育家、创新者、教导者、掌权者、信息灵通人士;他又是官员、管理人、继承人、寻求一致的人,劝说者、瓶颈口。但他主要是个调解者”。大学校长做为调解者的头等大事是使学校内部各个团队、各个阶层、各种文化、各种观念之间相安无事。第二个任务是致力于社会的进步,即维护永恒的真理,创造新的知识,改善社会服务。大学校长要具有决断、勇敢、坚忍的美德,在严酷的竞争中把整个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大学是人类社会的思想库和智力城,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大,大学必须在坚持追求真理、创新知识的传统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全方位地提供自身的资源和机会,只有如此,社会和大学二者才能共同实现健康、协调、快速地发展。大学还必须利用智力和知识优势,以面向未来的胸襟和气魄,引导和开发人类社会的前景,我们今天的进步明示着大学在昨天所发挥的功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今天的大学对于未来更是一份喷薄的“朝阳”产业,它的功用将更加不可替代且发挥得愈发淋漓尽致。

上一篇:重读经典,与智者对话 下一篇:司马光社会控制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