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28 05:17:33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阶段;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人们从事终身体育的质量。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关键是人们要有较强的体育意识。而正确的体育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现在、将来乃至一生都能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意识;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61-01

一、引言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教学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创新、共同进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懂得体育终身受益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的教学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特点,其教育效果也不同。体育教学是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很多初中学生都对体育运动十分的热衷,初中学生对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排球、田径等运动项目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促进作用。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在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是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和终生从事体育锻炼所必须。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积极锻炼身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要培养学生不依赖教师和独特发挥潜能的素质,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要培养学生自我信赖和独立自尊的信念。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体育意识不是在短时期内可以培养的,教师应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学生,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参加健身锻炼,要想发展成为体育强国,必须建立一个全面健身的王国,全面健身王国的建立需要社会所有的公民都具备很强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不能只着眼于上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而忽视学生成长道路上对体育的需要。体育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起着直接的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能够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在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即时评价、形成性等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从自身做起,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教法,积累经验,一定会使体育与健康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有利的。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搞好思想素质教育,教学师应创造性的进行体育教学,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觉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拼搏进取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德育教学

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当前体育教学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老师是学生品质修养、作风习惯乃至兴趣爱好,言谈举止的榜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始终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态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积极引导学生的态度,养成优良向上的健康心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教师用生动,准确精练的语言进行正面讲解,引导,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结束语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学校教育,而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育更是如此。体育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和运行,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改进和更新,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服务。

上一篇:简析桂西北壮族山歌特点与演唱风格 下一篇:话语的权力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