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现状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时间:2022-10-28 05:13:25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现状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摘 要: 当前,我县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着诸多困境,虽然学历不低,但是整体素质较低,流失严重,补充困难;待遇偏低生活困难。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教师训练力度等方面寻求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 农村教师队伍; 建设; 出路

中图分类号: G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87-01

一、困境

(一)学历不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我县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教师学历合格率比较高,但是知识素养需要提高。例如,我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0%以上,教师学历偏高,但是知识素养并不是很高,在一部分学历合格教师中,由于各种原因,其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应有的程度,我县考教师专场,去年参加考试的教师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很不理想,缺乏正确的教育、教学观点和基本的教学常识。上课照本宣科,下课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缺少艺术性,有时还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极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严重损伤了学生对未来的信心。而我县培训偏重形式,实际性不强。

(二)流失严重,补充困难

1.农村教师大量流失。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生活条件悬殊,社会现实的因素,造成教师逐级向优厚区流动,乡镇的向县城流动,山区的向大川流动,而流失的都是骨干教师。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而优则进城”。可是很难把专业教师分配到基层。多数不愿意到农村去。即使分配下去也留不住。长则一两年,短则几个月,他们就会想办法调到条件好的乡镇或现城学校,也有调动不成而改行的。

2.教师分布不均衡。长期以来,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是与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但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并未带动教育人事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人事权利仍由各级人事部门把持,调配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难以真正根据学校的合理需求全面、客观、及时的调配教师,使得县城的重点学校教师的配给很富裕,在已经有比较充足的后备教师储备的情况下,仍有教师不断的调入,造成学校教师严重的超编、人满为患。例如横中、一小。另一方面,条件比较差的乡镇学校、村小则是教师紧缺,如我校临时请代课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又加重学校的负担。

3.待遇偏低,生活困难。农村教师工资收入过低。农村教师在基最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县城学校好于乡镇学校,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保障,“面对米袋子、菜篮子和换不清的‘人情债’,仅仅几个固定工资,吃、穿、用全靠它,精打细算仍入不敷出”。生活条件困难,在吃饭、住房、医疗、结婚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出路

目前基层学校领导用来解决亲属、朋友学校就业。当员、请假、借调,加重了人员短缺。这种随意性加入不但影响了整个学校质量的提高,而且加重了学校的财政负担。因此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以推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为重点,充分应用激励、竞争、制约的有关原则,建立起符合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特点的学校用人制度,逐步实现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以保证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能得到相应的价值认定。

(一)提高工资待遇,实施贫困和边远地区的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可以根据农村边远偏僻的情况,提高一到两级工资或加大补助稳定人心,调出后视具体情况,该教师工资提高的部分自然取消或降低,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在边远学校工作且做出贡献的的教师;在农村教师的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名额比例上,可以适当的倾斜,使他们的成就感、事业感得到满足。这样可以吸引一部分有抱负、肯吃苦的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对减小地区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建立合理的农村教师师资输入和交流制度

可以先从青年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青年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还可以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计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此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等。实际上这种人员交流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农村教育不仅需要现代化的校舍和教学设施,更需要2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传播与实施,因此,这种人员的交流更重要。

(三)建立新型的农村教师教育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要健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基层教师进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聘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本地骨干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兼职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活动,充实基层学校的师资队伍,其次完善教师培训的目的与内容、方式与渠道。在培训目的与内容上,教师资格培训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效果,在全面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突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训,使培科研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人员培训上,既要有目的的选送部分骨干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培训学习,又要有计划的利用函授、自学以及远程教育等形式进行培训,使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

(四)教师教育经费投资多元化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损害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改变教师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推进教师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改革。分担机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不同的投入与分担模式,而农村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则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全额负担。还可以设立教师发展奖学金、助学金。以优惠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教师为他们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之,在政策上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根本性的措施。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应该关注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呼吁当地政府都来支持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善待农村教师,制定相应的优待政策,大幅度改善农村教师的的生存条件和工作条件,不要以行政手段大幅度调动。学校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心里环境。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够真心实意的尊重和爱护教师,从教师的心里特点出发,尽可能实行人格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对教师多关心,少冷淡;多表扬,少训斥;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不人道。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学校领导应该想法设法为农村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专业发展舞台,挤出一部分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开开眼界,帮助教师不断地自我充电,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扶着拉着推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使这些教师始终能保持旺盛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

上一篇:是欣赏而非嘲弄 下一篇:反思两年新课改 聚焦一刻高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