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组合作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8 04:33:49

以小组合作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 化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25-01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课堂上提问了很多遍,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例如:

师: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

学生沉默约1分钟。

师(提示):酸碱遇指示剂会怎么样?

学生不出声。

师:那怎么就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了?

学生再次沉默,很多学生只是看着你……

师(很不耐烦了):碱遇酚酞变红,遇酸不变色。我们先在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然后滴入盐酸至溶液为无色,就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一、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消灭边缘生。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性格等,取长补短,把成绩较好的与成绩稍差的、活泼的与沉默的以及不同兴趣的同学作为一组,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缩小优生和差生的差距,并使小组成员在交流中学会倾听、理解和宽容,塑造和完善性格品质。如:在复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我让学生5~6人一组,每组同学用5分钟把酸和碱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气泡图、树型图、表格等)在大卡上表述出来。组员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用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常用药品及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等,能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如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现象,能对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推断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要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即能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联系学过的知识寻找实验原理,并依据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正确选择需用的仪器、药品及装置。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验中可把学生分为小组(2~4人)、大组(5~8人)、超大组(9人以上)。如在做“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时,我让学生5~6人作为一组,每组制取3瓶氧气,并做“氧气的性质”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分工合作,小组中有的同学装水,有的同学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有的同学装药品,接着连接实验装置,加热,收集气体并记录实验现象。同学们相互配合、积极参与,不仅加深了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了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归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在学生合作实验时,教师应适当指导,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等,并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

三、用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尽量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在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爱护水资源》这一课时,我把该课内容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二是了解水资源污染的来源;三是学习水资源的保护。先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三个小组合为一大组,把之前得出的结果再讨论、分析、交流、总结。每组设组长、记录员、控制员等,负责协调本组讨论过程中的各种事务和应对突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管理学生,体会自我管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并锻炼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讨论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学习成果呈现在大卡上,各组派代表对本组学习成果进行解说,每组都必须发言,且不得重复前面小组已发表过的见解,否则该组成员需接受被重复小组提出的惩罚。这样,学生感觉新鲜,刺激,且为避免受罚,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听其他同学发言,逐渐学会倾听,并在质疑辩论中培养了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答辩的艺术技巧和批判精神。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有美的熏陶,有学习的快乐,有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勇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勤于思考总结,让合作学习的理念乘着课改的春风开出鲜艳的花朵。

(责编 易惠娟)

上一篇:寻找真正有用的教育 下一篇:巧用美术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