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28 04:31:0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王凡(1984―),女,汉,硕士研究生,宁波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摘要: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非常必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得出总排序,为考评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随之不断扩大,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生教育是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在教育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目前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考核评价工作的现状

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从实际出发。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采取严进严出或宽进严出的模式,面试型的入学方式取代传统型的入学考试,通过专业课学习、实践经验、资格考试、论文水平等综合评价研究生的素质。在日本,研究生的培养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论文质量及创新点也是他们评价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之一。德国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研究生大多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学,对课程学习不做强制性规定, 但对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要求却非常严格。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内容和处于摸索阶段,评价方式较单一。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现在:第一年专业课程考试、第二年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第三年毕业答辩等方面。虽起到一定作用,但缺少对客观数据指标的定量分析,评价制度流于形式,只能反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层面。

二、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

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部分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学生工作者,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总目标层即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A;基本要素层和下设的评价指标层分别为思想政治素质B1(思想素质C1、政治素质C2、道德素质C3)、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B2(科研能力C4、专业成绩C5、创新创业能力C6)、社会实践能力B3(社会调研经历C7、挂职锻炼C8、三助工作C9)、人文身心素质B4(文化修养C10、身体素质C11、心理素质C12)。

为了准确地评价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教授T. L. Satty 提出的一种权重决策分析方法。通过构造递阶的层次结构,把总目标分解为多个分目标,组成一个由多指标结构模型,获得最低层对于最高层因素的重要性权值。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1、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之后,假设第一层的元素为A,第二层次的元素为B1,B2,B3 …… Bn,把A支配下的Bn依次两两比较。采用1―9比例标度法,对重要性赋值,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ij)n×n。使用德尔菲法邀请有关专家打分,向各年级研究生同学发放调查问卷,排出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顺序,将定性判断定量化。

2、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对上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得出每个层次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令判断矩阵为A,计算满足A・W = λmax・W 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不同,每一个判断不可能都具有完全一致性,这就需要引入一致性指标CI =λmax-n/nC1,以及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1)。计算CR=CI/RI,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CR0.1,应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层次总排序及整体一致性检验

(1)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A和评价要素B,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见表2。

表2总目标A―Bi判断矩阵

AB1B2B3B4B111/31/22B23124B321/213B41/21/41/31第一层指标的权重分别为:WA=(0.1603,0.4669.0.2776,0.0953)T

λmax =4.0310CI=0.0103CR=0.0114

这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WA=(0.1603,0.4669.0.2776,0.0953)T的各个分量可以分别作为思想政治素质、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身心素质的权重。

(2)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按照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得出:

思想政治素质B1―Ci判断矩阵(i=1,2,3)中,

λmax =3.0092 CI=0.0046CR=0.01079

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B2―Ci判断矩阵(i=4,5,6)中,

λmax =3.0183CI=0.0092 CR=0.0158

社会实践能力B3―Ci判断矩阵(i=7,8,9)中,

λmax =3.0385CI=0.0193CR=0.0333

人文身心素质B4―Ci判断矩阵(i=10,11,12)中,

λmax =3.0092 CI=0.0046CR=0.0079

以上四个判断矩阵都具有满意一致性,将一级指标的权重和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得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三、结论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12个评价指标中,科研能力权重值达到0.2918,这说明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越来越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将专业学科、年级等因素考虑进去,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表3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

总目标评价要素评价指标各指标的权重

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A

思想政治素质B1(0.1603)

科研创新与专业素质B2(0.4669)社会实践能力B3

(0.2776)

人文身心素质B4(0.0953)

思想素质C10.0865政治素质C20.0476道德素质C30.0262科研能力C40.2918专业成绩C50.1114创新创业能力C60.0637社会调研经历C70.1768挂职锻炼C80.0717研究生三助工作C90.0291文化修养 C100.0156身体素质C110.0283心理素质C120.0514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建广.日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2

[2]董泽芳.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上一篇:汉藏翻译差异对比 下一篇:试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练习情绪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