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

时间:2022-10-28 04:06:44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

[摘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管理缺乏有力依据和判断、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事业单位应实施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会计委派制,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和分户核算。同时还应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构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以便于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建设,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岗位工作是全面、系统、连续记录单位内部资金运动过程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是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监管手段,有利于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职能。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较为薄弱,也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部分事业部门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单位管理制度,将其在事业单位内部公布,也被人们所忽视,使财务管理实质流于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很难做到真正的照章办事。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财务核算制度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会计核算制度并不完善,这都给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二)会计核算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还存在约束力和执行力不强等方面问题。首先,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做好相应环节工作准备,在部门既得利益基础上,努力争取利益技术的增长,从部门实际出发,编制准确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其次,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控制不严,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较为松散,资金控制力度不强,事业单位内部使用资金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再者,预算单位项目资金支出与基本支出界定较为模糊,缺乏科学有效的项目资金管理。部分预算单位对于项目资金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常常会出现以项目支出资金弥补基本支持经费方面的不足,利用专项资金来维持日常支出,并不能做到真正的专款专用,项目资金利用率较低:最后,重视专项资金扶持,但资金管理力度不强,很多事业单位重视专项资金扶持,而忽视资金利用管理,这就造成了重视资金预算审核,轻视实际效果,造成项目资金利用考核和监督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资金整体利用率较低。

(三)会计核算管理缺乏有力依据和判断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反倒是经常出现部分按照《事业会计制度》,部分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会计核算标准不一致,使会计核算时各种会计科目编制的随意性,例如:某些事业单位在处理“结余”科目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恰当之处,账实不符情况较为严重。专项财政资金不能严格按照规定会计科目进行处理,仅仅是按正常流程拨款,这样的做法极大的增加了财政拨款数额,增加了我国的财政压力,是对纳税人的不负责任,纳税人缴纳税金应当体现在“应交税金”当中,而不是泛泛的记录在“事业支出”当中,会计科目记录的不准确,就会造成汇集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纳税人税款缴纳情况等,这对事业单位发展、党和国家社会公信力构建十分不利。

(四)内控制度并不健全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正处于不断发展建设过程当中,事业单位会计同样如此。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财务会计和出纳统交由一人担任,会计相关事务的移交手续不规范,很难发挥应有的会计管理作用,内部控制水平急剧下降,给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创造了可趁之机。如:赊账过多、过滥、会计科目混乱,统一有效的会计管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甚至部分事业单位或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视国家现有政策法规于无物,肆意妄为,擅立收费项目、截留国家专项资金、虚报单位收入和支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们群众的利益,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关会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措施

针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胡乱发放、使用的现象,必须要严肃处理,严厉打击腐败,杜绝铺张浪费、资金去向不明等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问题,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会计账务处理,集中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做好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益,更好的实现惠民利民,提高事业单位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实施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会计委派制

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事业预算单位可以不单独设立会计、出纳岗位,将会计、出纳人事关系统一调转到会计核算中心,全部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预算单位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等相关业务。会计核算中心的设计极大的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其摆脱了原有单位人事方面的压力,打破了传统的上下级限制,使其不再受领导挟制,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样的做法能够真正将会计核算工作与被委派单位分离出来,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措施。

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真正的将原有单位会计职能剥离出来了,事业单位无需再设置财务岗位,只需另设一名报账员,保证会计数据的传递就可以了,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完全交由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削弱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决策功能,同时也提高了预算单位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分户核算

会计核算中心的统筹规划要求各预算单位取消独立的银行账户,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基本账户来替代,任何一笔财务收支均要通过会计核算中心,提高会计监督职能作用。财会人员与预算单位领导没有从属关系,不会有太多因素影响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能够完全按照实际支出进行财务处理,有效的杜绝了不合规原始凭证、财务支出不合理等现象。这就体现了会计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的作用,让“小金库”失去了建设的空间,破坏了滋生的温床,减少了不合理财务开支,是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加强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谨性,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明确会计行为执行目标,避免执行混乱,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会计工作和监督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利用法律手段规范会计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弥补会计核算方面的漏洞和不足。树立单位负责人法律和岗位责任意识,养成其守法护法的法律观念,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违反单位规定、触犯法律规范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追究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各方面改革力度,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当中,提出了统一财政支出规范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将全部支出统一划分为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两大类内容,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开展部门预算,实行财政资金集中调动,统一划拨,明确了财政支出,避免了会计科目混乱等现象,实行了公共财政管理,加快了财政预算管理体系改革进程。全面落实财务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内容的增加也带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上的变化。深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加强科学编制预算,推动预算管理的全面开展,是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实现我国财政上的开源节流。

(三)构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

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必须要引入成本核算概念,事业单位成本是决定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财务部门掌握着单位大量的有价值信息,只有实现对这部分信息的充分合理利用,将项目设计落实到各个环节,从根本上杜绝成本浪费,加强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超前控制和事前参与,加强财务部门成本管理势在必行。事业单位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组织,但成本控制仍不可忽视,只有提高了事业单位成本利用率,才能够提升事业单位投资效益,增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增加社会幸福感。因此,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十分必要。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准确掌控事业单位实际消耗,避免事业单位陷入资金困境,便于及时补偿。完善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有利于我们快速了解事业单位收益水平和经营状况,及时采取相应财政税收政策加以辅助,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用,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促进财政运营的良性循环。

(四)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从其实际工作性质、特点、范围等方面出发,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标准化,加速财务会计科学合理运行,明确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加强财务监督控制,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落实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保障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合法性,加速内部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核、内部牵制制度等方面内容的建设,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规范财务内部审批体系,使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确保财政资金应用的有效性。

上一篇: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研究 下一篇: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