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湿地 保护湿地 合理利用湿地

时间:2022-10-28 03:38:44

认识湿地 保护湿地 合理利用湿地

一、湿地:特殊的生态系统,宝贵的自然资源湿地,在前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只是近年来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才开始探索它的功能和价值。

湿地概念的提出只有30多年的时间,但湿地的存在却是与地球同龄了。什么是湿地?对于湿地的定义,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早有研究,并提出相互有差异的表述。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国际《湿地公约》。这是一部全球性的政府间的自然保护公约。截至2000年《湿地公约》已有117个缔约国,我国在1997年7月31日加入《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的、常年或季节性的、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咸水或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按照这个定义,湿地包括了所有的河流、湖泊、沼泽、池塘、滩涂、珊瑚礁,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塘、盐池、稻田等。由此,科学家们估算,全球湿地面积57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据调查,现有100公顷以上的湿地3848万公顷(不含水稻田),占国土面积的3.77%。内蒙古属于湿地资源分布较多的省区之一,湿地总面积424.5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7%,在全国占第3位。1万公顷以上的重点湿地18块,其中划为国际重要湿地的两块,即达赉湖湿地和鄂尔多斯遣鸥湿地。一般湿地2616块。

湿地与陆地、海洋不同,它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面积虽然大大小于森林和海洋,但湿地生态系统支持了陆地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盐生生物群落,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特殊的生态功能。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又把湿地称为天然水库、天然生物库和地球之肾。湿地的功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湿地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

水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除开采地下水外,均来源于湿地。湿地也是地下水的重要来源。储存在沼泽、河流、湖泊和塘坝中的大量淡水都可以直接利用。湿地在蓄水、输水、供水和补充地下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据有关资料,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1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71.27亿立方米,全区有沼泽湿地310万公顷,相当于100个大型水库。

(二)湿地养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

湿地生境类型众多,为湿生、水生生物物种创造了有利的栖息条件。据有关资料,内蒙古湿地虽然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7%,但湿地高等植物有103科、293属、763种,分别占全区高等植物科、属、种的53.1%、34.7%和29.1%。内蒙古湿地鸟类288种,占全区鸟类总种数的66%。湿地有鱼类90种,隶属于8目13科。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丰富多彩的湿地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三)湿地具有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据研究,湿地吸纳碳的能力超过森林和海洋,单位面积湿地固碳作用是森林、海洋的9倍。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储存有全球35%的碳。当湿地遭到破坏,不仅固碳作用减弱,而且将由“碳汇”变成“碳源”,向外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从而加剧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保护湿地和建造人工湿地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

(四)湿地具有拦蓄供水,降低自然灾害的作用

湿地具有超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能,沼泽地能保持大于其土壤本身重量3-9倍或更高的蓄水量。许多湖泊、沼泽湿地与河流相连,在暴雨或河流涨水期间,能将过量的水储存起来,均匀地缓慢地释放,以减少洪水给下游排放带来危害。在干旱季节,湿地可将洪水期间容纳的水向周边地区和下游排放。因此,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径流、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湿地还有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功能。

(五)湿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工业原料资源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湿地具有很高的生产力,每平方米米湿地每年可生产2公斤左右的有机物。英国《自然》杂志1997年公开评估认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价值是每年33万亿美元,而其中湿地就占45%,每年为14.9亿美元。湿地的经济价值是多方面的,可为人类提供水产品、粮食、药材、芦苇等,还可为人类提供泥炭、矿砂、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稀有的矿藏。湿地也是能源生产基地,泥炭、薪柴可作为燃料,利用河流、湖泊湿地可开发水力发电。我区用于水力发电的河流主要有嫩江、额尔古纳河、西辽河和黄河干流以及一些大型水库。

(六)湿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科研基地

湿地的旅游功能与科研价值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显示出来的。我区许多重要的旅游、休闲风景区都建立在湿地上。如达赉湖,达里诺尔、乌梁素海、哈素河、岱海以及黄河、阿尔山天池等,均是以湿地为基础的旅游、休闲、疗养和观光场所。湿地中丰富的生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教育的理想地方。现在,我区已开展了有关课题的科研工作。如达赉湖的鹤类研究,鄂尔多斯的遗鸥繁殖研究,乌梁素海的鸟类种群变化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综上所述,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湿地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人类不可能没有湿地,湿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资源锐减的危机

人们对湿地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逐步认识的过程。

长期以来,人们把湿地当作荒滩、荒水、荒地对待,进行无限制的索取,大肆开发利用,而不去加以保护,致使大量湿地资源遭到干扰和破坏,湿地面积逐年萎缩,直至消失。最近看到有关媒体报道两条湿地的消息,均来自新华社。一条是,据中国工程院专家考察,东北地区沼泽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11.4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6.57万平方公里,减少了42%。另一条是,海河流域主要湿地面积从上世纪50年代的3801平方公里下降到本世纪初期的538平方公里,减少了5/6。这两条消息都指出,湿地减少,有自然原因,如干旱等,但主要是人为因素。另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失,50年来已经减少1000个内陆湖泊。我区的湿地也面临着面积萎缩、资源锐减的危机。据调查,全区18块重要湿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其中,包括两块国际重要湿地。从我区情况看,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合理的兴修水利工程,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湿地萎缩和干涸的重要原因

如阿拉善盟居延海是内蒙古少有的沙漠湿地,上世纪初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兴修水利工程,曾使居延海干涸(近年来又有供水);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水库、奈曼旗西湖,也是由于上游给水断流加之干旱,前几年就已干了。有些湖泊和沼泽虽未干涸,但水面缩小、水量减少、湿地功能减退。

(二)围垦造田,这是湖面缩小,沼泽湿地消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淖尔河流域有几万公顷沼泽湿地被垦为农田。乌梁素海上世纪60年代水面为400平方公里,70年代因围垦,使水面缩小到270平方公里,下降了48%。在沙区有许多面积不等的丘间湿地,常年有水或季节性有水,湿润着沙区植被,现在很多被开垦为农田,这在科尔沁沙地尤为突出。有的被开垦为稻田,这虽然也算人工湿地,但与自然湿地相比其功能已大大减退。

(三)工农业生产对湿地的污染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生产的排污对周边的湿地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发生变化,水生生物减少。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在上世纪60年代因捕杀附近草原的害虫,大量喷撒农药,造成湖水污染,鱼类锐减。乌梁素海已变成极度污染富营养化的湖泊,鱼类已无法生存。这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黄河由于工业排污也经常受到污染。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为了取水用水方便,一些企业都建立在河流、湖泊附近,如电厂、化肥厂、铝厂等,工业生产对湿地水质的污染是严重的。

(四)对湿地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减少

如辉河、达赉湖、图牧吉、毛林郭勒、乌拉盖等温地都盛产芦苇,因过刈割,长势逐年退化,产量大幅度下降。有些湿地开发为旅游区,由于不注意湿地保护,致使湿地受到严重干扰。如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但因受到旅游的干扰加之水面缩小,遗鸥的数量已不多了。有些湿地的野生动物遭到滥捕、滥猎的现象也很严重。

从我区看,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连续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是湿地萎缩和消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其后果是严重的。首先是提供给人类的淡水受到影响,严重者将发生水荒。湿地遭到破坏,生物物质资源必然减少,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奈曼旗西湖的干涸,使庐湖盛产的著名红尾鲤鱼已不复存在;乌兰察布市的黄旗海,由于水质咸化,已不能进行渔业生产,著名的“官村鲫鱼”也就消失了。湿地遭到破坏,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和我区淖尔河流域的特大洪水,都与大量湿地被开垦种田,削弱了调洪功能有密切关系。湿地变为农田,人们得到了粮食,但却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湿地的减少与消失,也必将影响其他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同时也影响气候的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

我国和我区对于湿地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对湿地认识的提高,湿地保护工作开始引起了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湿地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是显著的。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12个重大战略问题之一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政策措施和任务目标;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把湿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将以工程措施全面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目前,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湿地保护工作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全国约有45%的自然湿地纳入470个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我区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湿地保护工作,现在已有22块湿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面积181万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的40%。总的来看,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的趋势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湿地保护仅仅是取得初步成效,湿地保护仍然是我区生态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远远落后于防沙治沙、水土保持以及草原建设等方面的生态建设,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湿地保护任重道远。

四、在湿地保护上需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草原、农田、沙漠都是陆地的重要生态系统。湿地兼有陆地和水域双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湿地遭到破坏,面积消失,功能退化,物种减少,势必造成整个生态与环境的恶化。居延海干涸后,周边大片的胡杨林、红柳林死亡。沙区的湿地消失将引起更大范围的土地沙化;草原上湿地消失,将会引起草场退化;林区湿地减少,将危及森林资源。因此,必须把湿地保护作为整个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应该认识到,实现生态状况“整体好转”直到实现“良性循环”,不搞好湿地保护工作是不行的,是不全面的,生态安全是没有保障的。反过来,其它生态建设如防沙治沙、保持水土,草原建设等,搞好了也有利于湿地保护。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兴修水利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湿地遭到破坏,将造成水资源的减少,调洪能力降低。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了水资源,保护湿地就能防止和减免旱涝自然灾害。从这种意义上讲,保护湿地也等于兴修水利。为了发展生产应该大兴水利,兴修水利如修建水库也是增加湿地面积。但兴修水利必须与保护湿地结合起来。正如前述,由于兴修水利不注意湿地保护,或者无限制地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这是湿地面积萎缩、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把湿地保护纳入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列入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把水利建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湿地保护统筹安排,生态用水、生活生产用水互相兼顾,上下游、地上地下通盘考虑。再也不能干上游修水库,下游断流,只顾生产生活用水,而不顾生态用水的事情了。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农林牧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湿地强大的生态功能支持着工农牧林业生产。这些生产建设的用水,除利用地下水外,都取之于湿地。湿地供给工业用水,湿地滋润森林、草原,湿地的淡水浇灌着农田。没有湿地工农牧林业生产将会遇到很大困难,工农牧林业生产离不开湿地。当前的问题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往往做出不利于或破坏湿地的事情。如工业排污;农业开发中,开垦湿地造田,一些地方大量开垦“下湿地”;在湿地周边过牧破坏植被;个别地方把湿地规划为宜林地,在治沙上强调治满治严。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湿地保护,均属改正之列。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有的地方本来地下水水位逐年降低,已经出现“漏斗”现象,但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继续打井,不仅浇灌农田,而且还要浇灌造林地,这样过度开采与利用地下水,不仅造成现有湿地减少,长此下去,其后果将是无水可采无水可用,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有些地方提出退耕还湖,限制或慎重开采地下水,防沙治沙要保护丘间湿地等,这些措施是值得提倡的。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开发旅游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湿地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与场所,但发展旅游必须在保护好湿地的基础上进行。人们应该认识到,湿地之所以成为旅游的好地方,主要是因为它的美丽景观和多采的物种吸引人。如果湿地遭到破坏,也就失去了它的旅游价值。现在有些地方,在湿地范围内,甚至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无限制地建宾馆、盖饭店、修建娱乐设施,在湖面大搞游艇游览,加之管理不善,干扰湿地的动物、破坏植被、旅游垃圾污染湿地环境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凡是开发为旅游的湿地必须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要倡导生态旅游、绿色环保旅游。因开发旅游而破坏湿地的现象必须加以制止。

(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应该而且可以开发利用。2013年2月2日是第十届“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减贫”。这说明湿地应该而且可以为人类创造经济效益,为贫困人群解困。湿地保护是利用的基础,但利用必须是合理利用,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也是一种保护。现在一些地方对待湿地,只注重利用,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保护、忽视生态效益,甚至存在着“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使湿地在利用中受到破坏,这是完全不应该的。在湿地利用上,同样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湿地生态功能的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湿地利用应该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上一篇:提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能力研究 下一篇: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