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10-28 02:20:02

浅析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要]一个国家的金融业对整个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问题,了解和分析当前国内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在制度上和实践上预防金融风险,寻找化解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风险;信贷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13-02

现代经济的核心就是金融,经济决定金融,金融的发展水平和信贷结构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金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卫星通信网络已经把全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性的资金交易,划拨和融通几秒钟便可完成,遍及全球的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一个全天候的,全方位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为巨额游资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加之政治、经济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使金融业潜伏着很大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的不正确性造成的金融经营风险和投资者投资于金融资产而面临的投资风险。本文对金融风险进行了研究。

1中国金融风险成因

1.1首先,银行本身体制的缺陷

一方面,我国银行资本金成分单一,主要是财政拨付的信贷资金,其他资金很少。由于资本在经营总规模中占比例过小,危机时担当风险的能力极弱。另一方面,负债范围狭窄。银行负债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受市场物价、政治局势和公众金融风险意识及预期心理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银行很难控制局势。此外,还存在着银行员工的文化业务素质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锅饭”经营模式等缺陷。

1.2银行的粗放经营

一方面,银行经营水平不高,贷款制度执行不严。信贷人员没有认真深入企业和市场搞好贷前调查,不坚持“三查”制度,凭想当然发放贷款;三级审批、审贷分离等制度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三级审批是只批不审,没有做到层层负责;抵押物重复抵押,且大都没有按规定办理公证和评估,形成无效合同,造成大量不良资产。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存款量的增加,忽视质的提高和成本核算,以致形成高利率、高补贴。有的搞账面上的数字游戏,这样不但造成存款的不稳定,而且加大了成本,影响利润的实现。再一方面,忽视内涵挖潜式的经营,一味地铺摊子、建机构、增人员,不注意利用现有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经济效益,以致机构臃肿,效益下降。

1.3政府干预和政策缺陷的影响

一是行政干预。地方政府出于政绩需要,给银行下达增贷指标,硬派项目,该贷的贷,不该贷的也要贷,出现了“安定团结贷款”“现场办公贷款”等背离银行经营原则的贷款。但是,企业取得贷款后,何时归还,能不能按期归还,政府就不再过问了。二是政策影响。一方面,国家正在进行经济、产业政策调整,部分产业和行业受到限制,银行不再注入资金,企业效益急转直下,造成贷款的逾期和呆滞。另一方面,由于改制期间政策不配套,法律不健全,部分企业以自由选择开户银行和转换经营机制为由采取转移贷款,化小经营单位另起锅灶等的方式,有意躲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资产流失。

2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为了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彻底改革现行金融体制,妥善解决不良债权,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并针对我国银行业的特点,通过预测、分散、抑制、转移金融风险,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

2.1盘活信贷存量与优化增量

控制不良贷款的数量,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对不良贷款,要坚决收回,不能收回的要按要求办理抵押担保手续,有条件的企业应参加财产保险。由于政策调整或转制而产生的不良贷款,可实行债务重组的办法解决。由于经营不善产生的不良贷款,如果企业盘活有望但目前流动资金不足,则在条件许可前提下慎重注入启动资金,但必须保证预期收回大于贷款本息;对于无法以货币资金清偿债务的企业、个人或贷款担保人,可以实行以实物抵货的办法,将其能变现的资产迅速变现还贷。由于行政干预而产生的不良贷款,争取原有关领导协助清收。由于企业信用观念差而产生的不良贷款,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清收,甚至诉诸法律解决。

2.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效果

逐步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金融规范化、法制化的环境。必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法律的权威和强制性。特别是加入WTO后,更应该严守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加入WTO我国政府的职能将逐步转变,银行业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因此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加以约束,政府要加快各种法规的建设工作,依法实施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和市场退出管理,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各种金融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法规政策教育,重视和防范操作风险,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金融队伍,适应现代金融业对多功能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国金融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3规范信贷操作规程

对新增贷款要严格执行“三查”和审贷分离制度,按照《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在符合“三性”原则的前提下,慎重放款。同时,要选择最佳担保,除可由信用好、效益高、有担保能力的企业担保外,应全部采用财产、有价证券作抵押、质押担保。此外,建立健全贷款档案,搞好对贷款管理的监督稽核工作。积极参与企业转制,化解风险贷款。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法人代表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提高企业还贷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银行要密切注视企业改制方向,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对被其他企业兼并的企业,需按照法律程序变更合同,落实好债务,明确原有贷款的偿还计划,防止企业“逃债”、“赖债”,悬空银行贷款。

2.4推进企业改制,切实维护银行债权

充分发挥金融中介作用,积极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改制企业,银行应给予信贷支持,使企业资产重组充分发挥效益。严格审批破产企业,破产企业应退出市场,债权银行要参与清产核算,企业财产、资金和债权债务处理及评估、分割、变卖转让处理工作。适应企业改制和重组的要求,将企业改制中银行债权保全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金融业经营和监管水平。

2.5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必定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去年以来,东南亚各国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金融业没有形成太大冲击,但国内金融业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乃至政府的重要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最低资本要求,监管约束,市场约束”三大要素为主要特点的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表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监管逐步取代现行的以指标为核心的数量监管模式,实现银行有效监管、稳健经营。

3结论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融合,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强。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匡泽群.浅析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J].才智,2012(3).

[2]兰敏.试论我国金融风险现状与防范措施[J].科技广场,2009(12).

[3]胡余平,蓝文兴.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4]王永勤,董蕴琳.关于我国金融风险问题的探讨[J].华北金融,2009(1).

上一篇:企业现金流断裂成因分析及建议 下一篇:股指期货风险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