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8 12:36:01

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摘要】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是要依法行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人才素质,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三是要加强医患沟通,实行知情告知,尊重病人的知情选择权。

【关键词】 医疗纠纷 依法行医 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核心制度 医患沟通 知情告知

中国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05-03

【Abstract】 In recently society, the tens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has become a principal social issue. How to prevent medical dispute and build a harmony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 and patient is the topic of this essay. Foremost, to abide by the law in medical practice is the key issue of all medical practice activities. Secondly,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enhancement of human resour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system rules play the essential role. Thirdly,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respect the patients’ right of know.

【Keywords】Medical Dispute Legal Medical Practice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Medical System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Right of Know and Right to be Informed

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尽管人们为缓解医患矛盾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年以来,医患关系并未按照人们的努力并期望的方向发展,医患矛盾依旧。如何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依法行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规避医疗风险的必然选择

依法行医既是现行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为规范医疗行为,确保患者

生命安全,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品和管理条例》等等。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容易出问题,有的病人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就是因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所引起,这种纠纷一旦发生,医院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如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诉讼,医院必败无疑。这就要求医疗机构,首先,要坚决执行准入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要具备条件。要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疗项目开展医疗业务,不得超范围执业,必须使用有《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等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未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能单独从事诊疗活动;不得超出《执业医师证书》上规定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师执业活动;要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类管理,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安全。几年前,我市一所医院由未获得执业医师注册的医生单独值班,该床位患者出现了输液外渗导致一小块皮肤坏死,家属获悉主管床位的医生没有单独值班资质,就大闹医院,医院毫无办法,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因经治医师无资质不予受理,最后只得予以高额赔偿。由此可见,依法行医是何等重要。

2提高医疗质量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保障

所有医疗纠纷的发生都是因为治疗效果未能达到患方的预期要求,或因医、护、技方面的缺陷和管理措施不当等等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痛苦、损害,造成了不良后果所致。如果医疗不出现差错或缺陷,病人及家属就找不出侵权的理由,就不会有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提高医疗质量比什么都重要。但是,众所周知,医学领域向来是一个风险性大、专业性强的领域,这个领域中充满了未知与探索,在未知领域中探索,不可避免会有失败。在现有的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临床误诊率、药物副作用、治疗并发症、医疗意外等医疗难题仍然存在。而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许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1]。医疗缺陷是全球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中国医院还是外国医院,医疗风险和医疗缺陷无处不在。因此,医疗事故只能尽可能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即便是专家、教授也不能保证不发生医疗纠纷。医疗风险对于医生和医院的压力不断增加,而提高医疗质量是防范医疗纠纷极其重要的措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其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医院如果不讲医疗质量,就会纠纷频发,医院就会办不下去。

3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学是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医疗行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正因为如此,医生必须终身学习并且有责任不断更新保证医疗质量所必需的医学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为保证能给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求从事临床医疗服务的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就要求临床医务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掌握医学新知识、新动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满足病人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一个医院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人才素质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要把它作为重要战略工程来抓,要采取多途径、多方式,从住院医师开始抓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培训,重点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促进自学并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的机会,开展各种专题学术讲座,组织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到上级医院专业进修等等,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4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是实现医疗安全的有力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是最大程度减少医疗隐患的根本措施,如果没有质量管理,医疗缺陷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质量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成为世界日益重视的问题。医疗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既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全社会对医院的要求,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由之路。病人到医院,都是要求把病治好,而且希望越快越好,花钱越少越好。医院虽然不能把所有病人治好,但是无论如何,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要给患者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这是医院应该做的。当然,影响医疗质量的相关因素很多,比如医疗的复杂性、个体差异、不能完全避免的并发症、药物疗效,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还有很多的医疗未知领域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工作量很大,因此,要把医疗质量管理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医疗质量是性命悠关的大事,也是医院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且要实实在在把它做好。

首先,要抓好诊疗常规和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诊疗常规和医疗核心制度都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执行诊疗常规和核心制度上,部分医务人员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来对待,违反诊疗常规和核心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在诊疗过程中不重视病人的主诉和要求,不作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或体检马马虎虎,不按诊疗操作规程办事,有的外科医生连听诊器都不要;有的不落实首诊负责制;不落实三级查房制或三级查房走过场,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内容,上级医师没有指导性意见;不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出院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等医疗核心制度,不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病历,该会诊的不会诊,该讨论的不讨论,该核查的不核查,该交待的注意事项不交待,所有这些都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源。前几年,本院一例医疗纠纷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落实好三级查房制度,一孕32周孕妇,因下腹胀痛伴少量阴道流血入院,一年轻医师接诊,考虑先兆早产,予保胎处理,经历了10多个小时处理,患者腹痛加剧,仍不请上级医师会诊。本院有大科室主任、科室主任、责任主治、总住院医师四个级别的医师把关,但该经治医师没有向上级医师汇报,待到第二天早上大科主任查房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腹部呈板状,处于休克状态,考虑胎盘早剥,紧急手术,胎盘已全部剥离,胎儿死亡,经一系列抢救才保住患者生命并保住子宫。由此可见,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医疗制度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保障。

5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方的知情选择权是实现医患和谐的重要途径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实行的都是“人治”,医生长期以来形成了家长式的技术权威思想,很少考虑尊重病人的意愿,让病人参与意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进步,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民维权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纵观多年来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有相当比例是因为医患沟通不充分所引起,很多医院和医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由于目前国内的教学模式,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生和医生们很少接受过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事法律等相关的教育和实践培训,而这些却都是与医患沟通密切相关的学科。一旦踏入工作岗位,医务人员服务理念的滞后,人文知识的欠缺便以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显现出来。于是,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受到了来自社会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的挑战。随着近年来大量以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为由提起的诉讼案件的出现,医疗服务中的知情选择问题逐渐受到重视[2],医务人员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需要逐步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的学习,在医疗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出对患者人格和心理的尊重,要有尊重患者权利的意识,自觉履行知情告知义务。60年代以后,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已成为通例。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医疗告知是医方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知情同意原则已从传统的伦理要求提升为法律规定,它既是对病人生命权和医疗权的尊重,体现了病人至上和尊重病人权利的观念,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途径。维护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利是每一位临床医生的职业义务,这种义务与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义务是共同一致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既要诊治患者身体上的疾病,又要面对患者个人的情感需求,医生的沟通能力与医疗技术同等重要。知情同意的法律意义不仅是对病人而言,也是对医生而言的。它既保护病人的健康和利益,也维护医生的利益和信誉,可以减少和避免医患间不必要的医疗和法律纠纷。

告知与知情是同一行为过程的两个方面,医方告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患方的自主选择权[3]。知情同意是患者享有的法定权利,任何人无权侵犯。知情同意原则包括知情与同意两个方面,同意必须以知情为前提。没有充分的知情和理解,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上的同意。同意是建立在知情基础上的同意,医生必须学会和掌握怎样履行告知义务。鉴于医患知识的不对等性,医方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充分尊重、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书中应列明治疗方案的种类以及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供患者自己选择;讲明该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和预后情况,供患者自行选择,保证患者充分行使其选择权。应列明患者在治疗前所处的状态,并且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后果尽量穷尽,如果不能穷尽,医生应将医疗的不确定性与医学的探索性向患者讲明。同时将上述内容体现在知情同意书中,告知患者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发生的后果及其严重性。以此保证患者的充分知情、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避免因告知的不完善影响治疗的效果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另外还应告知术后的主要注意事项,以便于疾病的恢复 [4]。

我院从2008年起对知情告知谈话签字进行了统一规范,并作为医疗查房的重点检查内容,如有违反将通报批评和扣分处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医疗告知谈话效果与临床医师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有的医生自己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与病人沟通时肯定讲不明白,这种情况反而容易引起纠纷。因此,我们规定一般的入院、诊疗由主管医师谈话告知,急诊手术由总住院医师谈话,择期手术和特殊诊疗、特殊用药、特殊检查等谈话由主治医师负责;危、重、疑难、大手术由科主任谈话;有潜在医疗纠纷的告知谈话要有医务部人员参加,器官切除由医务部主任或业务院长谈话审批。要求告知谈话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态度和蔼,注意讲究告知的艺术和效果。同时要求正确处理知情同意与保护性医疗的关系,实施知情告知时要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素质和疾病情况区别对待,还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通过严抓知情告知制度的落实,近两年我院医疗纠纷大幅度减少。

参考文献

[1] 殷大奎.医疗告知手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

[2] 殷大奎.医疗告知手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

[3] 孙东东.医疗告知手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3

[4] 郑雪倩.医疗纠纷与知情同意.[EB/OL].www.省略/newsmain.asp?id=1342,2009-11-25

上一篇:浅谈新时代护士长应具备的自身素质 下一篇:浅谈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