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化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10-28 11:46:00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阅读是打开联想的钥匙,写作是给联想插上翅膀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过程就是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的吸收内化,而只重视写作的展露外化,这是本末倒置的问题,是无源之井。尤其在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物相对匮乏,更是对此种教学方式的雪上加霜。在一切以分数为前提的教学目的下,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与写作形式,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完成课标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域,激发学生写作潜能,使读写一体化得到根本解决。

一、做好预习,我手写我心

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找出知识点,根据思想共鸣写出片段式思想记录或者根据自身经历做场景式习作练习,并做自我命题。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题目是什么,而内容就是回答为什么,或者叫做题目的拓展和延伸。做预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题目内涵,所谓的我手写我心就是把心之共鸣表达出来的过程。比如《济南的冬天》,济南和冬天互为定语式的肯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我的家乡和冬天是什么样的共鸣。学生在通读文章后,会对文中所思有大概的轮廓,如果与共鸣点相契合,联系自身生活,就能抓住知识点的所在。《童趣》中所呈现的观蚊如鹤、鞭逐蛤蟆等游戏场景能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结合文章所用技巧,就能写出自己的文章。预习中所遇不解问题,课堂上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在教师进行引导性解答后,学生可以根据预习和课堂所得知识,在课后进行写作练习。教材后都有相应的练习题目和要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据此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写或改,以我手写我心的状态去设计自己的文章。

当代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师要与时俱进的开发教学思维,努力跟上时代节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僵硬化,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的思想进行教学工作,这只是读写一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就是这个部分的重要支撑点。

二、拓展阅读,因势寻因

虽然预习可以让学生心有所知,但没有技术指导的作文一定会漏洞百出,无新意,无佳句好词,这种平庸现象是预习中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找出问题所在。

预习后,学生在自认为的共鸣下写出的文字片段,很多时候就是随性为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些只言片段做日记式存储,以便日后进行对比。写作是阅读基础之上的建筑物,大量的阅读后会逐渐改变思想模式,开发出语言的潜质。并通过与阅读物的对比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在相似文字中可以发现情感的共通和语言的悖论式结构的存在。

还可以通过集体互阅的方式进行讨论,运用集体智慧找到相似范文的闪光之处,此时,教师可以做归纳总结式的评价,并展示班级预习中的佳作,鼓励学生反复阅读范文的情趣培养。教材中的佳作比比皆是,有的以结构取胜,有的以思想性取胜,有的以描述取胜,有的以叙述情节取胜。教师可以因势寻因的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强化式综合阅读,从侧面指导学生的写作,在阅读中提高鉴赏力,在写作中找寻自己的写作方向。

比如《风筝》,可以通过鲁迅先生的风筝让学生对比新旧生活以及文章中思想性的生发方式;《中国石拱桥》可以让学生领略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的阅读方式就能将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通过与范文的对比,用自我言说的镜头展示出来,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应有价值。

“阅读”和“写作”,分别对应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输入”与“输出”,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都将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教师只有将阅读指导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做到因势寻因、因势利导,才能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以点做线,层层突破

大量阅读范文后,学生会收获更多的写作技巧,对比之前的片段写作会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纠正。问题症结找到了,突破点的落实就是教师的下一步指导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

所谓的以点做线,层层突破,就是要求把教材单元的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写作中,以点谋求线的突破,以线带动学生写作面的生成。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精读课以及辅助阅读课,教师可以选择精读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辅助阅读课文中找出不同之处,并侧重精读课知识点进行写作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寻找适合自身语境表达方式的语感,炼字精文。

点与点就是各个单元的精读课中的知识点所在,加入辅助阅读课的连接就成了线式的阅读积累,由此学生再根据自身语言特点,就能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创作面。以一点一法的创作技巧的积累,就能做到有法可循的创作思维。点是整个创作环节的一环,从最初的预习的点开始,环环相扣。虽然环环相扣的工作由学生来完成,但教师却是打造这些环的人,还要在环环相扣中纠正扣错的每个环节。

例如,可以将鲁迅的《童趣》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对比阅读,将两篇文章中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记忆,将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谋篇结构进行对比鉴赏,将散落的知识“点”连成系统的知识“线”之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以《童年趣事》《金色童年》等为主题的写作训练,实现以点做线,层层突破。

预习阅读到拓展阅读再到突破,过程应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通过实践来梯次检验教学成果。检验中,教师可以用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佐以学生新鲜的思维能动力,激发出新的创作思维火花。比如通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以理想主义为点,展开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题材的写作。

四、范文验证,读写同行

突破写作技巧以后,就是要巩固阅读成果,加大读写力度,提升写作品质。教师可以在课标中加入直通车环节,选择和课标精读、辅助阅读相似的文章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研读,这样既保证了基本阅读在课标中的应用,又能促进学生的字词句的累积。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最终建构立体的写作思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没有界限和门类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让写作产生质的变化。在阅读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动笔习惯的形成,不动笔不阅读,时刻记录下读书心得,总结范文中的优点,对比自身写作的差距,真正做到读写同行。在假期期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假期休闲式阅读,也就是不定篇目,不定门类,只要是有益的书籍,学生就可以根据喜好进行选择,如果能做出读书笔记,写明作者创作思路就更加完美。但这只是教师的引导性安排,一切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出发点是调动学生所思所悟的积极性。

山外有山,只有学生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才能在写作上有所作为。书籍是c亮世界的明灯,是能够帮助学生成长的工具,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彼岸,从阅读到写作,就是从一个彼岸抵达另一个彼岸的过程,这就是读写同行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东游中学(353123)

上一篇:探究初中散文阅读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新课标下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